(資料圖)
本報訊 進入夏季,氣溫逐漸上升,降雨也隨之增加。6月3日,市疾控中心提示,進入6月,食源性疾病、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手足口病5類疾病易高發,市民要高度重視。
食源性疾病。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貯存不當導致的食物變質,加工時生熟不分或加熱不徹底引起的。多見于熟肉制品、醬鹵肉、蛋制品、乳制品和糧食糕點類食品中。專家提醒,要養成良好的食品衛生習慣,飯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重視食物的保存溫度,多數致病菌生長繁殖的適宜溫度為20℃至40℃,夏季飯菜在常溫下保存不要超過2小時,要在冷卻后及時存放冰箱,在冰箱保存的時間也不要超過3天。
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主要通過攜帶乙腦病毒的蚊蟲(主要為三帶喙庫蚊)叮咬傳播,豬(尤其是仔豬)是乙腦主要的傳染源,夏秋季是乙腦的高發季節。人對乙腦病毒普遍易感。專家提醒,要及時接種乙腦疫苗;及時防蚊滅蚊,及時清理居所附近的垃圾,將房前屋后可能積存雨水的缸、桶、壇、罐等器皿徹底清除、倒扣、加蓋或定時換水清理,可防止蚊蟲產卵,有效降低蚊蟲密度。
流行性腮腺炎。這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在兒童和青少年中發生。流腮病毒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食品、玩具或其他物品傳播。專家提醒,要接種含流腮成分的疫苗;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家長盡量避免帶孩子到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如要出門,最好戴口罩。
風疹。這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表現為發熱、斑丘疹、耳后及枕后淋巴結腫大,病情較輕,預后良好。人對風疹普遍易感。專家提醒,要接種含風疹成分的疫苗;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加強通風,注意個人衛生;學校要做好晨、午檢及因病缺課學生的隨訪,發現疫情盡早采取措施防控。
手足口病。主要癥狀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斑丘疹、皰疹,少數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等。4月至7月為手足口病的高發期,發病人群主要是5歲及以下兒童。專家提醒,要勤洗手;不給孩子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不吃沒有完全做熟的肉食;孩子的餐具、玩具、家庭環境等要勤消毒,室內常開窗通風。(劉 濤)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