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山西晚報訊(記者 孫軼瓊)1月17日,由太原市文物局主辦,太原市博物館和安康博物館共同承辦的《延壽長相思——安康博物館館藏秦漢瓦當展》在太原市博物館二層展廳正式開展。
瓦當,以金取土,以水和泥,于烈火中燒結而成,疊于椽木之上,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用以裝飾美化和蔽護建筑物檐頭的建筑附件,始用于周,發展于春秋戰國,盛行于兩漢,延續至明清。瓦和瓦當的使用,不僅解決了屋頂防雨的問題,使古代建筑擺脫了“茅茨土階”的簡陋狀態,而且提升了我國古代建筑水平,創造出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
本次展出的70方秦漢時期精品瓦當,其中少部分為安康出土,其余均為安康籍收藏家宋云石先生在民國時期從西安、咸陽等地收集,并于1953年捐贈給政府。這批瓦當主要包括長樂未央、永奉無疆、延年益壽、與華無極等題材,內容豐富,寓意美好,將書法與繪畫、工藝與雕刻藝術融為一體,極具觀賞價值。展覽通過秦漢時期圖形瓦當、圖案瓦當和文字瓦當中的紋飾題材,以實物展示、輔助展板等手段,帶領觀眾感受方寸瓦片背后釋放出的建筑精髓與文化精魂。
瓦當承載著厚重的中國歷史文化,是文學、書法、繪畫、雕塑、建筑及工藝美學等多門類綜合共蘊的藝術,作為古建筑的重要構件,猶如一部部凝固的史書,彰顯出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杰出的藝術創造力。
兩節期間,太原市博物館還準備了豐富的節慶活動,讓你在博物館里,感受節日氛圍,盡享文化大餐。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