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報訊(記者 任曉明)將11-12月PM2.5濃度控制在47微克/立方米、明年一季度PM2.5濃度控制在57微克/立方米以內……12月27日發布的《太原市2022-2023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方案》提出,采取8項措施,打好2022-2023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為減少工業領域的污染,我市將采取兩項措施:一是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重點是強化“兩高”行業產能控制,壓減山西美錦鋼鐵粗鋼產量19.23萬噸,加快推進迪愛生(太原)油墨有限公司等重污染企業退城搬遷。二是深入推進工業污染治理。治理的領域涉及6家水泥熟料生產企業,鋼鐵、焦化行業,以及磚瓦、石灰、陶瓷、耐火材料、鑄造、炭黑、金屬鎂、玻璃制品等重點行業。此外,化工、焦化、工業涂裝、包裝印刷和油品儲運銷等行業,也成為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的重要領域。
針對燃煤污染,重點是推進清潔取暖改造。除完成15572戶清潔取暖改造任務外,整體完成清潔取暖改造并穩定運行的區域將被劃定為“禁煤區”,防止散煤復燒。
針對機動車污染,重點是推進機動車結構升級。城市公交、環衛(清掃車和灑水車)、郵政快遞、輕型物流配送車輛等市政公共領域,要加快新能源車(包括電動、氫能、甲醇車輛)替代力度,并推進渣土運輸、物流等重點行業貨物運輸新能源化。
在面源污染治理上,重點是深入推進揚塵污染防治,對各縣(市、區)開展降塵量監測考核。
為打贏秋冬季藍天保衛戰,我市還提出三項保障性措施:一是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對污染物排放量較大重點行業嚴格按照實施績效分級和差異化錯峰生產。二是加強監測監控能力建設,完成增設環境空氣質量20個鄉鎮自動監測站點建設任務。三是加大精準高效監督執法,做到在線監測、視頻監控、環保設施用電監控、無人機、走航車、激光雷達以及衛星遙感等科技手段的充分利用。
為保證以上8項措施的落實,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將對各縣(市、區)空氣質量改善情況、各部門和縣(市、區)重點任務進展情況進行周通報、月排名、季考核。對空氣質量改善幅度達不到序時進度或重點任務進展緩慢的地方進行預警提醒。對空氣質量改善幅度達不到目標任務或重點任務未按期完成的,公開約談政府和單位主要負責人;對未能完成空氣質量改善目標或重點任務未按期完成的,將移交紀檢監察部門,啟動問責程序。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