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報訊 “不合理致電影響急救服務效率,導致120急救資源不足,可能影響他人生命安全。”12月21日,市急救中心負責人呼吁廣大市民,非必要不撥打120,健康咨詢、新冠無癥狀感染者、輕癥患者也不要撥打120,請為急危重癥患者留出急救熱線通道。
由于疫情原因,近期我市120急救電話日呼叫量激增至平時的4至5倍,日均可達4000余次。高峰時日呼入量達4800余次,其中超七成都是重復撥打或進行健康咨詢的。
冬天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期,氣溫每降低1攝氏度,心臟病發病率就會增加2%。而此時,大量非緊急電話占用急救資源,使需要緊急救助的求救電話不能及時被120受理,很可能讓最需要幫助的人錯過救治時間窗口。
近段時間,通過醫學專家的權威解讀,以及直面“被感染”的切身經歷和親友分享,大部分人對“奧密克戎可防可治不可怕”有了更具體的認識。感染無需惶恐,在家休養7至10天就可以康復。這也意味著,目前絕大多數感染者都不屬于“急救”范疇,而用藥咨詢、就醫指導等“非緊急信息”,不屬于120急救熱線的業務范圍。
相關部門已經準備了很多其他咨詢渠道。比如,輕癥和無癥狀感染者在居家隔離期間,如果遇到單純的發熱,可以借助互聯網問診進行初步詢問。市衛健委已公布 96個發熱門診名單,以及十縣(市、區)家庭醫生(團隊)及其聯系方式等信息,通過線上線下有效銜接,方便市民在疫情防控期間就近看病。
120,簡單的三個數字,連接著生命的希望。放下焦慮,把最寶貴的資源留給最需要的人,這也是非常時期的一種公共責任。(郝曉煒)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