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富 > 正文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大美太原 未來可期


    【資料圖】

    汾河太原段兩岸美景(資料圖片,由太原市萬柏林區攝影家協會提供)

    如今,太原市民的切身感受是這樣的:汾河公園里騎行一段,飛鳥翩然相伴;太忻大道上走一圈,現代化的廠房連城一片;街道小區里轉上一轉,歌頌黨的好政策……
        今年以來,太原市圍繞產業發展這一目標,重點打造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和山西綜改示范區兩大引擎;圍繞城市環境改善這一目標,一體推進治山治水治氣治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圍繞提升市民幸福感、獲得感這一目標,穩步推進文明城市創建以及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
        

    城市環境美起來
        

    “河面蒼鷺連成排,鴨鵲閑適沐暖陽。遠處夏蟬不解意,驚得魚兒水中藏。”這是太原市民對汾河公園的贊美。太原從傳統的重工業城市到公園城市,生態環境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太原之變,是踐行生態發展觀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太原市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作進展順利,為全市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打好了“綠色”基礎。
        為了解民眾對虎峪河生態變化的感受,11月1日,記者采訪了正在該河河邊帶孩子玩耍的張媛媛。她高興地對記者說:“這里環境很好,沿著河邊的道路散散步,秋天的美景像畫一樣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虎峪河的改變讓老百姓感到幸福。”
        她告訴記者,曾經的虎峪河污水橫流,由于河床較窄,兩岸居民直接把生活垃圾倒進了河道里,導致環境變差。經過改造,這樣的生活環境一去不復返了。
        太原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侯小將坦言,要讓生態宜居成為太原發展的目標。圍繞這一目標,太原市通過實施清潔供暖改造、企業超低排放改造等項目,徹底告別了散煤采暖歷史;持續推進東西北山生態修復,230公里的東西山旅游公路全線貫通,“西山治理”成為可持續發展樣本向全國、全球推介;實施汾河生態修復治理三期、四期工程,形成43公里生態景觀長廊,“九河”綜合治理全面完成,汾河太原段國考斷面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
        太原市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展現出可喜的成果。太原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了這樣一組數據,1-9月,太原市市區優良天數171天,優良率為62.6%,全市地表水水質持續改善,6個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為83.33%,徹底消除劣Ⅴ類水體。
        如今,太原這座傳統的重工業城市,從“畸黑畸重”到綠色低碳發展,產業結構正在變輕、轉綠,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正在加快形成。
        

    產業發展興起來
        

    7月26日,太原市工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太原必須大力實施“百千萬億”工程,全力打造一批百億級企業,推動形成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鏈),力爭實現萬億級工業產值規模,以萬億級工業產值支撐萬億級經濟總量。
        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韋韜指出,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工業穩則經濟穩,工業強則經濟強。當前,太原工業增勢良好,承載空間不斷拓展,項目建設支撐有力,實現更大發展有基礎、有條件、有潛力。
        據太原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太原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0%,比前8個月(6.9%)加快1.1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0.7%,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1.1%。
        南綜改,北太忻,我省中部城市群的“南北引擎”正在持續發力,推動著太原“一體兩翼”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9月30日,太忻大道全線通車,實現了太原、忻州在時間、空間上的無縫銜接,帶動兩市實現“同頻共振”。
        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正強勢起步、迅速開局。省太忻經濟一體化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張翔表示,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牢固樹立“項目是第一支撐”理念,全力推進項目建設。2022年入庫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共計682個,總投資972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756億元,截至9月底,開復工率達到75%。
        一張白紙好作畫,發展擁有無限可能。
        9月5日,全省開發區2022年第三次“三個一批”活動暨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推進會舉行,山西綜改示范區設立了分會場,現場簽約9個項目,涉及太重高端裝備制造和風電裝備產業鏈配套項目、山西智慧能源產業研發項目等。
        山西綜改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崔俊林說:“近年來,綜改區堅持‘走在前、作示范、創一流’的理念,重點聚焦企業孵化培育、加大金融支持、優化公共服務等工作,將簽約企業項目打造成為引領綜改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產業支撐和強大轉型動能。”
        

    幸福指數升起來
        

    “太原氣候宜人,公園遍布城區各個角落,美景如畫,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來了太原,就不想走了。”安徽在并商人劉世成告訴記者,他準備在太原買房子,在這里安家落戶。
        近年來,太原的變化不僅讓在并工作的外省人員感到幸福,隨著創城工作穩步推進和老舊小區改造提檔升級,太原人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強烈,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如今,漫步在小區里,處處都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小區改造后,環境變好了,大家住著也舒心多了……”迎澤區文廟街道雙塔寺街一社區的幾位居民聚在一起聊天,言談中都是對老舊小區改造的稱贊。
        該社區主任閻紅坦言,社區從環境衛生整治、基礎設施完善、安全秩序維護等方面入手,對納入老舊小區改造的樓院統籌實施樓體修繕、節能改造、管網改造等配套項目,切實滿足居民的實際需求。原來臟亂差的老舊小區,一個個展現出新面貌,大大提升了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每到周五,杏花嶺區三橋街道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組織駐地單位黨員打掃衛生、鏟除外墻小廣告、清理枯枝落葉……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積極引導市民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提高市民‘人人關心創建、個個維護形象’的創城意識,把我們的城市建設得更加美麗。”黨員志愿者王劍鳴由衷地說道。
        為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太原市老舊小區改造、創城、創森等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同時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抓手,各項工作有序展開。《2022年太原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實施方案》顯示,要確保今年城市綠地率達到40%,各區最低值不低于28%;確保今年萬人擁有綠道長度達到1.2公里,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70%;確保今年10萬人擁有綜合公園個數達到0.8個……
        人在景中走,景在畫中游,大美太原,未來可期。
        

    本報記者王雁 姚凡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老舊小區 生態環境 工業增加值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