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0月30日訊(記者張劍雯 姚凡)秋冬季是霧霾易發的時節,也是藍天保衛戰的關鍵時期。如何既保工業生產又保環境質量,太原市如何以更低的社會成本換取更大的環境效益?10月27日,太原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就太原市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作了介紹。
其實,為守好“太原藍”,太原市早早就開始了部署。9月19日,該市印發了大氣污染防治百日攻堅行動方案。根據方案安排,9月22日至12月31日期間,太原市要實現的控制目標是:全市PM10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以下,同比下降28.6%;PM2.5濃度控制在37微克/立方米以下,同比下降14%;NO2濃度控制在37微克/立方米以下,同比下降21.3%;SO2濃度控制在12微克/立方米以下,同比下降25%。
目標的實現還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每一條舉措都對應著污染減排量和要達到的目標。例如針對揚塵污染控制,要實現減排顆粒物約1651.62噸;針對工業污染減排,要減排SO2約379.2噸等等。
據該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大氣污染防治和往年一樣,主要在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調整等方面發力。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太原市大氣污染的特點和短板,今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不但更細化、更具體,而且推出了新的舉措。
據悉,在揚塵污染防治方面,施工工地除了每年都有的“六個百分之百”基本原則以外,該市還要求工地外墻設置公示牌,公示行政機關監管責任單位、責任人信息;為落實分級管控,要求開展建筑施工工地評級,公開評級結果接受公眾監督;為強化道路清掃保潔,提出了“以克論凈”評價考核措施,降塵考核標準從每月每平方公里7噸加嚴至5噸。除此之外,還制定了《太原市國控點位周邊3公里范圍內揚塵污染精細化管控標準》,提出了26條常態化精細管控要求。
在工業污染減排方面,該市明確下達了年底前企業搬遷關閉和升級改造任務,在保障煤炭、電力、熱能供應的剛性需求下,按照“一口一策”明確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錯峰生產要求,全市36家企業的79個污染物排放口、6家水泥企業等都采取相應的減排措施。散煤取暖攻堅方面,提出了10月底在全市實現燃煤取暖“清零”的目標要求。
在運輸污染減排方面,該市將通過優化運輸方式,推進新能源車和施工機械迭代更新,降低機動車尾氣污染。同時,將全市高速環內(不含沿線)劃定為“綠色運輸示范區”,國五以下(不含)中重型貨車禁止駛入。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