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前言9月1日起,我省中小學陸續開學,同學們迎來秋季新學期。新學期,新變化,從政策到收費,中小學都迎來了不小的變化,山西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和走訪,也愿莘莘學子帶著新的希望,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現場探訪
中學生:開啟快節奏 迅速進入學習狀態9月1日早晨不到7點,山西大學附屬中學已經迎來了開學歸來的學子。迎著朝陽,大家從校門兩側有序進入,回到了熟悉的課堂。當日,太原市多數中學正式啟動“開學模式”。
“今天是正式上課,課程表已經下發了。”一名初二的學生一邊走一邊對記者說,“7點20分要開始早讀,我得快點兒了。”似乎已經習慣了快節奏,同學們迅速、有序進入校園。7時20分許,山西大學附屬中學校門前已經恢復寧靜。據了解,該校的教學秩序從當日開始全面恢復。
相似的情景在山西省實驗中學門前上演。不同的是,有個別家長在目送孩子走進校園后,仍然不舍離去。“我女兒今年上初一,第一次騎自行車上學,走到校門口還摔了一跤,有點兒不放心。”家長趙女士說,從小學升到初中,對孩子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希望她能平穩過渡。
除了正常教學外,很多學校還設置了豐富多彩的“開學第一課”。以太原市育英中學為例,開學第一天,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唱紅歌、誦詩篇、看視頻等多種活動展示當代中學生青春風采。在高2104班,同學們開展了“再奔跑以促成長,越新高以證富強”的主題演講,同學們用激昂的情緒、錚錚的誓言回顧中華民族的歷史輝煌,感嘆今朝生于華夏的喜悅幸福,展望未來成長奮進的美好前景。
山西晚報記者 武佳
一年級新生:一路“闖關”拿到入學通知書通過三天的適應性學習,山西通寶育杰學校一年級“萌新”將于9月5日正式入學。回憶起開學前的那三天適應性學習,6歲半的果果用了一個詞來形容:闖關游戲。
在為期三天的闖關游戲中,孩子們熟悉校園、認識老師、了解課程、結交朋友,熟知了學校耳語餐廳、輕聲慢步靠右行的好習慣,還掌握了制作甜品——“奧利奧木糠杯”的家務勞動技能。三天體驗結束,集齊九枚印章闖關成功,孩子們獲得一份珍貴的禮物——通寶育杰小學入學通知書。
“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孩子體會到入學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孩子們會感受到能上通寶育杰學校是靠自己的努力爭取來的,而不僅僅是爸爸媽媽報了名。這樣得來的學習機會,孩子們也會更加珍惜。”一年級老師王玉娟說。
值得一提的是,老師們對入學通知書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不僅有校訓、校歌等特色文化,圖案設計成卡通版本,文字還全部加了拼音,這大概是全國少有的注音版入學通知書了。入學通知書上,還給小朋友們留下了一個需要自己動手完成的板塊。孩子們拿到通知書后開心極了,迫不及待貼上了自己的小照片,用還非常稚嫩的字體寫下了“我上小學啦”,并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王玉娟老師說:“這樣的設計正是學校尊重生命的體現,一切從兒童視角出發,真正做屬于兒童自己的課程。”
山西晚報記者 武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