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富 > 正文

    環球快訊:雪糕為何變“刺客”?


    (資料圖片)

    市民在冷柜前挑選雪糕。本報實習記者李京益攝

    如果熱氣騰騰的火鍋是冬日“專屬”,那與夏日最為相配的食品便是雪糕,然而這個夏天,清涼爽口的雪糕搖身一變成了“刺客”。何為“雪糕刺客”?百度百科這樣解釋:“雪糕刺客”指那些隱藏在冰柜里面,看著其貌不揚,但當你拿去付錢的時候會用它的價格刺你一下的雪糕。
        省城太原是否也有“雪糕刺客”?面對“雪糕刺客”消費者持有什么態度?連日來記者發現,市面上3元以下的雪糕少之又少,售價7-10元的夢龍甚至都不算太貴。不少消費者調侃道:“熱嗎?看看雪糕價格,保證你‘透心涼’。”
        隨著“雪糕刺客”頻上熱搜,為了維護消費者的權益,7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簡稱《規定》)。《規定》明確,價格欺詐行為包含不標示或者顯著弱化標示對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不利的價格條件,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
        記者注意到,隨著《規定》的實施,省城大部分商超內的雪糕均已明碼標價,但仍有一些便利店、雪糕批發店存在雪糕不標價的情況。市民小趙談及不久前購買雪糕的經歷,至今還耿耿于懷:“那天家里雪糕沒了,便帶孩子去樓下便利店,孩子選的雪糕大部分都是我沒見過的,當時也沒多想,覺得不到10支雪糕也花不了多少錢。沒想到最后花了近100元,結完賬才知道最貴的一支要16元,吃慣老冰棍、冰工廠、火炬的我,真的不理解一支雪糕為什么能賣這么貴。”
        與小趙一樣,市民小王也被“雪糕刺客”狠狠地上了一課。小王告訴記者,上周與同事聚餐結束后,主動提出要請大伙兒吃雪糕,結果5支雪糕花了62元。“當時大家也覺得有些太貴了,要換價位便宜的雪糕,但礙于面子,我還是堅持結了賬。今后買雪糕我只買自己認識的,不認識的也要問好價格再說。”小王苦笑道。
        王女士在太原市勝利街經營著一家雪糕批發店,她認為給雪糕明碼標價是對消費者的負責:“我賣雪糕已經有16年了,店里雪糕價格大部分都在5元以下,來我這消費的大部分都是老顧客。吃雪糕本就是為了解暑降溫,天價雪糕有幾個人舍得吃?誰掙錢也不容易,消費者來買東西就要讓他把錢花得明明白白。”
        如今雪糕價格普遍上漲,很多“80后”“90后”坦言,童年花0.5元-1元就能吃上雪糕的快樂沒有了,但從自己制作雪糕中找到了新的快樂。“今年夏天,我家的雪糕都是我根據網上教程親手做的,不僅干凈衛生,而且成本還低,最重要的是好吃。”市民小胡說。
        作為大眾消費品,高價雪糕終將不會成為消費主流,平價雪糕才是百姓所需的。當然,市民在選購雪糕時,一定要擦亮眼睛,謹防“雪糕刺客”傷了自己的錢包,否則大熱天花“大價錢”買一支平平無奇的雪糕豈不添堵?
        

    本報實習記者李京益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明碼標價 大部分都是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