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富 > 正文

    精選!【創建國家衛生城市 太原在行動(一)】小店區:環衛作業精細化 環境面貌大提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之前只知道大商場的衛生間有嬰兒護理臺、嬰兒座椅,沒想到我們小區附近的公廁里面也配上了,這樣就不用擔心孩子換紙尿褲的問題了。”家住在省城龍城壹號小區的王女士高興地說。
        這座公廁緊鄰城市主干道,于2021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面積62平方米,屬于一類、感應式全水沖公廁,是小店區近年來新建公廁的標準模板。其不僅設施標準高、功能齊全,24小時開放,而且設有愛心驛站,提供熱水器、微波爐、醫療急救箱等便民設施,使戶外工作者累了有地方歇腳、渴了有地方喝水。此外,還設有消防加水口、便利充電樁,方便道路清掃車充電、加水,大大提高了環衛工作效率。近日,公廁內還安裝了異味監測與人流量監測輔助系統,通過數字化統計制定科學管理系統,提升公廁管理與服務質量。
        公廁是展現文明城市的窗口。小店區市容環境衛生服務中心持續推進“廁所革命”,高標準建設、高水平服務,已在轄內建成146處標準公廁,最大的面積為120平方米。
        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小店區市容環境衛生服務中心認真貫徹落實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相關要求,壓緊壓實工作責任,細化工作方案,明確工作任務,著力培育打造軍民路清潔站、晨光西街、汾東園公廁三個樣板點,以點帶面促進創衛工作整體提升,全面推進創衛工作取得實效。
        長風清潔站總面積245平方米,服務周邊15個小區、1.6萬余人口,站點配置了吊裝擠壓箱,共計3個裝運箱,每日轉運垃圾7噸左右,日清運垃圾210余桶。環衛工人每天將運回來的生活垃圾進行裝箱、壓縮,為垃圾運轉提前做好準備。次日凌晨4時左右,這些垃圾將會轉運到垃圾中轉站?!拔壹揖驮诟浇?,每天路過清潔站,根本聞不到酸臭味,生活環境真是越來越好了。”市民董先生說。
        目前,小店區共有垃圾中轉站27座,其中環衛直管中轉站16座,駐地單位自建11座。為優化中轉站布局、擴大中轉站覆蓋面,今年將依托公廁建設環衛綜合體,新建2至3座中轉站。
        在云水明珠小區,垃圾分類站點建得像是一處小景點,小水塘里魚兒嬉游,盆栽花草綠意蔥蘢。走進分類屋,按照垃圾種類的不同,豎著顏色各異的垃圾桶,定期清洗、消殺。居民自覺將垃圾投放到對應桶內暫存,由環衛中心安排專業車輛對各種垃圾定時、定點專車收運。據小店區市容環境衛生服務中心分類辦負責人馬曉俊介紹,環衛中心、街辦、社區、小區物業和第三方服務公司五方聯動,依照“4+2”垃圾分類工作模式,始終堅持“前端引導簡單化、桶邊分揀精細化、后端處理資源化”的工作方法,以“撤桶并站、定時定點、統編督導”十二字準則,對小區垃圾分類進行精細化管理,專點投放、專點暫存、專車轉運,有序、高效地推進了垃圾分類工作。
        為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小店區重點打造一批精細化運行小區。截至目前,第三方服務公司精細化運行小區528個,覆蓋居民217434戶,精品小區達到114個,歸集站(暫存點)建成102座。同時,依托各片區歸集站(分類屋、暫存點)建立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暫存點“三點合一”,每月開展垃圾分類現場宣傳,常態化開展入戶宣傳活動。
        駕車行駛在小店區的街道上,主干道寬敞整潔,小街巷利落干凈,這些都離不開環衛工人早出晚歸的辛勤勞動、清掃車巡回保潔、灑水車抑塵降溫等。
        小店區市容環境衛生服務中心對龍城大街等交通要道實行“人工+機械,普掃+保潔”的作業方式;對于背街小巷注重及時清理道路垃圾、衛生死角,保障道路潔凈常態化。每日早晨7時之前,全區所有道路便普掃完畢,機械化清掃率達到100%。
        

    趙娟 李麗娜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垃圾分類 環境衛生服務 垃圾中轉站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