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富 > 正文

    快資訊:探索文物保護活化利用新路徑


    (資料圖)

    千年文化相聚三晉,交流互鑒共謀發展。
        7月28日下午,“黃河文化石窟寺聯盟”學術研討會在太原舉行,來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就如何扎實推進石窟寺保護研究體系建設,加快考古和科研成果轉化,加強多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穩步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充分發揮文物的作用等諸多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山西文物數字化在采集、利用、展陳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探索,像云岡石窟12窟積木式等比例復制的成功案例,那種探索是‘走在前’的。”在研討會現場,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李志榮的這番話,讓我省文物工作者備受鼓舞。
        此外,上海大學文化遺產保護基礎科學研究院院長黃繼忠,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王金華等專家學者分別發言,介紹了石窟寺保護中的“水”問題、石窟寺保護面臨的深層次問題與突出問題、“多規合一”理念下的文物數字化及其成果標準等內容。“滲水是引起石窟文物病害的重要因素之一”“石窟病害及防治工作具有區域性的特點”“文物數字化是文物保護傳承的重要手段”等精彩觀點,令與會的文物工作者深受啟發。
        該研討會的舉行,是太原市文物局深化“省校合作”,積極借力高校研究優勢和行業領域專業力量,探索文物保護活化利用,展現太原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的具體行動。
        “黃河文化石窟寺聯盟”是文物保護探索者與實踐者的聯盟。該聯盟將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切實擔負起石窟寺保護研究、黃河文物保護利用的重任,搭建起黃河沿線兄弟省份文物保護、文旅融合的高層次交流平臺,讓石窟文化與黃河文化共生共榮。
        

    本報記者王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文化遺產 上海大學 資源優勢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