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富 > 正文

    當前快看:十大專項行動助推太原建設中醫藥強市

    山西日報記者范珉菲報道 7月29日,記者從太原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充分發揮中醫藥在促進健康、經濟、科技、文化和生態文明發展中的獨特作用,進一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全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建設中醫藥強市,太原市將實施10大專項行動。

    一是實施中醫醫院服務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通過打造市域中醫醫療中心,加強縣域中醫藥能力建設,推動中醫醫聯體、醫共體規范化建設,實現人才、信息、資源共享,帶動全市中醫藥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資料圖片)

    二是實施中西醫協同發展專項行動。促進中西醫結合診療服務,補齊中西醫服務短板。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等非中醫機構中醫科床位數不低于醫院總床位數的5%,中醫藥服務項目不低于8種。大力開展臨床醫師“西學中”培訓,完善中西醫協同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機制,中醫藥防治全面融入應急預案和技術方案。

    三是實施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專項行動。推進中醫肺病、腦病等10個特色專科專病建設,提升疑難疾病、急危重癥的中醫診療水平。支持市中醫醫院與山西省中醫藥大學合作開展中醫優勢技術研究,提升市中醫醫院10個研究室整體科研水平。支持院內制劑在醫聯體內部調劑推廣使用,支持連鎖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在連鎖機構內部調劑使用。

    四是實施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專項行動。依托中國中醫科學院附屬醫院,建立太原市中醫臨床人才培訓基地,引進一批高層次、緊缺型中醫藥人才。支持名老中醫專家依托工作室設立以其學術優勢和特色為核心的診所、門診部,將符合條件的機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機構。鼓勵中醫醫師全職或兼職開辦中醫診所。

    五是實施中醫藥產業發展專項行動。以優勢中醫醫療機構和團隊為依托,建立一批名醫堂執業平臺,打造一批名醫團隊運營的精品中醫機構。推動中藥材種植業發展,在我市建成具有縣域特色的中藥材生產加工基地和標準化種植基地。支持中藥加工企業挖掘和傳承道地中藥飲片炮制工藝和中藥顆粒劑生產工藝,支持晉源區探索建立中藥材交易市場,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

    六是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統一設置中醫診療區(中醫館),設立縣域中醫藥適宜技術網絡推廣基地,配置適宜技術視頻推廣設備,加大基層中醫人員培訓力度。充實縣域中醫藥人才隊伍,增加中醫全科醫生特設崗位,實行中醫藥人員“縣管鄉用”。

    七是實施中醫藥治未病和康復服務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在二級以上中醫醫院和有條件的非中醫醫療機構設立治未病科,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立“中醫治未病”指導室,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豐富中醫治未病內容,將適宜的治未病項目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在重點人群和慢病患者中推廣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在全市二級甲等以上中醫醫院啟動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建設,推動中醫康復技術進社區、進機構、進家庭。

    八是實施中醫藥服務信息化建設專項行動。加強智慧中醫建設,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中醫藥服務領域深度應用,完善中醫藥知識庫建設,提高名老中醫珍貴臨床經驗的可學習性、可推廣性。發展互聯網中醫醫院,推動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和遠程醫療服務。

    九是實施中醫藥學術傳承創新專項行動。研究繼承中醫大家傅山《傅青主女科》等醫術經典,系統傳承創新三部六病等流派的學術思想,加強對傳統制藥、鑒定、炮制技術的挖掘整理和繼承應用。大力開展中醫藥師承教育,擴大師帶徒范圍和數量。系統總結太原市歷代名老中醫臨床診療經驗,整理出版名醫名家醫案集,建立民間中醫藥保護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使傅山藥膳養生健身術等27項非遺代表性項目得到傳承發展。

    十是實施中醫藥健康文化旅游服務品牌示范行動。以明末清初醫學大家傅山為代表,創建太原市中醫藥文化特色品牌。在市中醫醫院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中醫藥博物館,在各縣(市、區)較大公園建設中醫藥養生文化園,在全市有條件的學校設立中醫角,在高等學校建立中醫藥社團,在老年大學開設中醫藥課程。把中華傅山園、萬畝生態園、植物園等納入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的中醫藥特色健康旅游線路,形成體驗性強、參與度廣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體系。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中醫醫院 市中醫醫院 名老中醫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