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富 > 正文

    每日關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 全面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系列報道之三十一)】綠色古交入畫卷


    【資料圖】

    古交市區一角。本報記者姚凡攝

    夏日的古交,萬木葳蕤,綠意盎然。記者驅車行駛在古交市城區的道路上,兩側的林帶曲折綿延,如同遨游在綠色的海洋里。
        古交市位于我省呂梁山脈中段東麓,距太原23公里,是太原市唯一的縣級市。該市原煤儲量80.4億噸,煤田面積754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積的49.9%,素有“煤海明珠”之稱,是全國重要的主焦煤生產基地,也是全省擴權強縣、轉型綜改“雙試點”縣市。
        就是這樣一座資源型城市,秉承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將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融為一體,開啟了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綠色之路。
        

    強調“生態優先”
        打響“藍天保衛戰”
        

    經濟加快發展、工業建設加速、城市不斷擴張……盡管古交市自然生態條件較好,但空氣質量仍面臨不小的壓力,環境保護任重而道遠。
        今年,古交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該市要強抓生態文明建設,厚植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圍繞國家和省市確定的環境治理、生態保護等方面約束性指標和太原市大氣、水、土壤、固廢行動計劃目標任務,將“生態優先”擺在古交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該市打響“藍天保衛戰”。
        該市以“改善環境質量、建設美麗古交”為目標,以“減煤”“抑塵”“治污”“控車”“禁燃”為手段,關閉山西一一煤焦化有限公司、山西晉祿達有限公司、山西西山煤氣化有限公司焦化二廠三座焦爐;工業企業所有散狀物料堆場全部實現全封閉,廠區內所有堆存的工業固廢都進行清理。
        針對環境空氣質量站點周邊污染指數的變化情況,該市對特征污染物開展專項整治,確保不出現個別污染物異常超標現象。同時,加強對重污染天氣的管控,出現重度以上污染天氣,所有承擔減排任務的企業必須按照減排計劃,降低生產負荷,必要時要停止生產,確保重污染天氣環境空氣質量不出現惡化趨勢。
        在治理建筑工地揚塵方面,該市對所有在建工地施工范圍內垃圾進行全面清理,裸露土地、物堆料堆全部進行濾網覆蓋,并進行灑水抑塵。建立施工揚塵動態管理清單,嚴格落實施工工地“六個百分之百”要求。
        為減少機動車排放污染,該市組建聯合執法隊對主要道路車輛進行機動車尾氣檢測,嚴格禁止不符合標準車輛上路。市公安交警大隊加大道路疏導力度,確保上下班高峰期城市主干道路不發生大擁堵,減少因機動車長時間怠速行駛產生尾氣對大氣環境質量產生影響。
        

    碧水長流
        打響水污染治理攻堅戰
        

    2020年1至12月,省考掃石橋出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其中8個月達到Ⅱ類水質,4個月達Ⅲ類水質標準,尤其是Ⅱ類水質比去年提高20%,為歷史最好水質。
        2021年1至12月,省考掃石橋出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其中8個月達到Ⅱ類水質,4個月達Ⅲ類水質標準。
        這是近年來古交市水污染治理取得的成績。
        水活了,城美了。對此,市民張瑩瑩深有感觸,她告訴記者,如今的古交碧水藍天交相輝映,環境真是越來越美,清水潤城給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圍繞風光美起來,河水清起來。該市堅持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制定實施污水治理、生態修復、兩岸管控等一系列措施,嚴格落實水污染治理調度相關政策,加快推進汾河流域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
        該市全面開展汾河入河排污口、支流、退水渠等排查整治,共排查出入河排污口74處,已整治74處,全部完成整改。在城鎮污水治理方面,完成3座污水處理廠保溫提效改造工程。重點實施了黑臭水體應急治理并網、雨污分流改造、污水管道并網等工程,有效解決了污水直排問題。
        在農村污水治理方面,推進沿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開展農村廁所革命,完成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項目,在沿河鄉鎮散養戶密集區域建設畜禽糞污集中處理有機肥示范工程。
        為把汾河兩岸打造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長廊、歷史與現代相互交融的城市景區。該市扎實做好河道治理工作,積極開展河道固廢清理。同時,圍繞水量豐起來,堅持做好資源保護工作,立足水資源短缺的實際,統籌農業工業用水、生活節水,堅持“精打細算”中做好水資源利用工作。
        作為一座老工業城市,古交市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全域推進水污染治理,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好成績。這種變化,市民看在眼里、美在心里。
        

    守護凈土
        扎實推進土壤污染治理
        

    去年8月,古交市秦晉煤矸石循環綜合利用項目正式開工,項目建成投產后,可消除煤矸石、建筑垃圾亂堆、亂倒、重污染等現象,還可每年向社會提供兩億標塊優質、節能、環保、綠色的新型墻體材料,實現了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這是該市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成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該市堅持以摸清污染現狀和煤矸石生態修復治理為重點,有序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作。配合太原市開展企業用地調查及地塊基礎信息再核實、非重點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初步采樣調查、關停焦化企業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及建設用地準入管理調查檢查。
        不僅如此,該市逐步推進西山5個重點煤礦和全市97家洗煤廠矸石山生態修復與規范治理工作、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工作,完成了31家洗煤企業、4家煤礦、67處無主矸石堆場共102處矸石場治理任務,持續鞏固煤矸石治理“清零”成果。
        以合理利用為目標,以綠色生態為導向,該市分級分類實施山體破壞面生態修復、露天礦山綜合整治、矸石山恢復治理等生態修復工程,持續推動煤矸石資源化利用,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古交市委、市政府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立市,并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改善生態環境,大力建設“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美麗古交。
        

    本報記者王雁 姚凡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土壤污染 水污染治理 有限公司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