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齊排列的日光節能溫室,掛滿枝頭的西梅、甜李,還有正在抓緊施工的“三街五院”改造工地——走進清徐縣孟封鎮楊房村,在濃郁的食醋香味中,處處讓人感受到生機與活力。
作為山西老陳醋的發源地之一,已經有千年釀醋史的楊房村,近年來立足發展食醋特色配套產業,以“農業現代化、環境生態化、鄉村景區化、村莊社區化”為目標,圍繞“醋產業集聚區、醋文化旅游區、設施農業示范區”的多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建成了集田園功能、智能示范、旅游采摘、文化賦能、三產融合為一體的千畝城郊農業示范區,用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菜鳥”變成老把式
7月19日下午,陰有小雨。在村南的溫室里,村民楊永東趁著天氣涼爽在整理黃瓜秧苗。黃瓜秧已經一人高了,大拇指粗的小黃瓜頂花帶刺,含羞地“躲”在綠葉后。這是楊永東承包的3座溫室之一。
“有了農業專家的指導和現代化的溫室設施設備,現在種菜比以前輕松多了。”今年34歲的楊永東幾年前在企業上班,對于搞種植,他以前根本沒有想過。“一是傳統大田種菜既辛苦又掙得不多。二是沒技術。”小楊說。
2020年,楊房村啟動“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項目(溫室)建設”,集中流轉土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設施農業,建成28座高標準日光節能溫室。“除了三四座溫室是以前種大田菜的老把式承包外,其他都是像我這樣的新手。”小楊講,為了扶持楊房村發展設施農業,縣農業農村局聘請了農業專家免費為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碰到緊急情況,還可以和專家視頻,隔空問診。
如今,楊房村溫室裝上了智能操作系統,即便是遠隔千里,用手機也能了解溫室情況、操控設備。“今年村里又新建了104座溫室,我申請了5座,準備大干一次。”小楊說,有了現代化的設施、設備和農業專家的悉心指導,“菜鳥”也能成為種菜的好把式。
圍繞“醋”字做文章
自古釀醋數山西,追根溯源在清徐。清徐是山西老陳醋的發源地,而核心區域就在楊房村所在的孟封鎮周邊。走進楊房村,醋的身影、醋的味道無處不在——街巷兩邊,居民房屋的外立面彩繪著山西老陳醋從高粱種植、原料加工到食醋釀制、晾曬、銷售等過程。而空氣中不時飄過食醋的香味。
“醋是楊房村最大的特色和重要的經濟支柱。”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剛虎說,全國最大的老陳醋生產企業——水塔醋業就在楊房村。圍繞老陳醋,楊房村已經形成了上下游產業鏈條,有村民種植老陳醋所需的高粱,有村民在水塔醋業上班,還有村民興辦企業生產食醋包裝器皿,有村民開貨車運輸老陳醋。“可以說,楊房村大多數村民的營生都和老陳醋有關,服務做好醋文章就是解決了全村人的腰包問題。”李剛虎笑著說。
“每天都有全國各地到水塔醋業訂貨的外地人。要是村子臟亂差,不光丟楊房、孟封的臉,也丟清徐、太原的臉。人居環境必須要美。”李剛虎說,結合鄉村旅游規劃,楊房村加強了公共設施建設,年內將完成雨污分流管網鋪設、供水管網改造、弱電入地、街道硬化、立面改造、亮化、綠化、美化,還將新建醋文化廣場,進一步優化人居環境,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把中國醋都的招牌映襯得更亮、更美。
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走進村內,施工隊正在進行致富路的特色路街改造工程,木制的牌樓已經矗立在路口,“致富”二字清晰可見,路兩側的民居外立面披上了一層黃色的稻草漆,新鋪的青石路面搭配灰磚、木框,平添出一份厚重感。
李剛虎介紹,特色路街改造以盤活閑置資源、吸引人員回流、助推鄉村振興為目標,從保留和挖掘村落文化符號和民俗內涵出發,立足原住居民風貌,通過利用閑置房屋和舊宅改造等方式,重現自然村落的風貌,讓游客和村民都能在此找到兒時記憶。
“楊房是山西老陳醋的發源地之一,醋是楊房最大的特色。”李剛虎說,“三街五院”將打造以醋產業為延伸的品質服務業態小集群,展示山西老陳醋的蒸料、發酵、熏醅、淋醋、陳釀五道工序,建設老醋坊、啤酒吧、民宿、書院、戲臺五個院落。目前正在改造的致富路項目,將通過街口巷門的重新定義,在營造街巷空間秩序感的同時注入更有山西特色的文化內涵。
“預計整個工程將在今年年底完工,待到明年春暖花開之時,千年古村楊房將呈現不一樣的面貌。”末了,李剛虎還不忘文藝一把。
記者 司 勇
記者手記
走進楊房村,可謂是無“醋”不在。墻上畫的圖畫、車上運的貨物幾乎都和老陳醋有關。村民從事種植業、在企業務工也和老陳醋有關,可以說楊房村就是圍繞服務老陳醋產業的一個聚集地。
近年來,楊房村立足發展食醋特色配套產業,從醋產業集聚區起步,進而發展醋文化旅游區,依托醋產業的發展,壯大起集體經濟,最終幫助群眾就地就業、增產增收,以集體經濟聚攏人心,贏得村民口碑,逐步把尋常的黃土地變成了農民增收的“聚寶盆”,2021年楊房村成為我市唯一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的億元村。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