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供熱井下環境惡劣,太原熱力集團第一供熱分公司搶修組人員仍在一絲不茍地工作。 山西晚報記者徐麥麗攝
掃描二維碼觀看相關視頻。 拍攝、制作:徐麥麗 實習生:蘇妮 魏麗睿
高溫天里,人人唯恐離空調太遠。但在太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6762座地下井室(最淺的約2米,最深的約18米)一待就是幾個小時。那里幽深封閉、空氣污濁、環境惡劣,每踩一步都必須小心翼翼,每一個動作都要瞻前顧后。
地下熱力井室是什么樣子的?高溫炙烤下,太原熱力人如何在有限的空間里作業?7月20日上午,山西晚報記者來到太原市千峰南路義井街口,實地進行采訪。
記者沒有抬穩腳,污水灌進雨鞋里當日10時許,記者來到現場時,太原熱力集團第一供熱分公司搶修組人員已經在井下作業,路邊有兩個已經打開的窨井,一個井口上面有排風扇在工作,另一個井口蓋子開著,保障井下的空氣暢通。組長侯秀鋒給記者拿來安全帽、安全繩等專業設備。穿上工作服,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繩,穿上高筒雨鞋,一切準備就緒,記者跟隨侯秀鋒準備下井。
“在你們來之前,我們都做好通風準備了,地下和外面的溫差比較大,現在井下有30多攝氏度,遇到氣溫再高的時候,井下能有40多攝氏度。像你戴著眼鏡,在冬天下井的時候,鏡片上都是一片霧,要帶上除霧劑。”侯秀鋒介紹著井下的情況。
從地面去往井下,需要踩著窨井里的固定爬梯。“大概有8米深,20多個爬梯,一步一步來,手抓緊。”侯秀鋒邊介紹情況邊告訴記者如何下井。
在下到一半的時候,能聽到井下焊接的火花聲越來越近,扭頭一看,借著井室里的強光,終于看到“廬山真面目”,下面是一處約10平方米的空間,巨大的供熱主管道架在空中。等下到井下時,雖然抽水工作一直在進行著,但里面的污水還是比較多,已經沒過雨鞋面,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石塊等雜物混在污水中,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短短20多個爬梯,記者爬了1分30秒。在搶修組干了17年的侯秀鋒下這個爬梯,動作嫻熟,不到20秒的時間就完成了。記者提醒他也慢一點兒,他笑著說:“沒事,習慣了。”
這個井下的除污器是工作人員在巡線檢查時發現它銹蝕嚴重,需要更換。采訪時,山西晚報記者看到在這個有限空間里作業的維修師傅有3個,他們主要是負責除污器的拆卸和焊接。其中兩個人,一人負責拆卸,一人負責焊接,另一名是安全員,長時間的井下作業,雖然身上配備有測氧儀,但仍需要安全員隨時觀察他們自身的情況。
因為供熱主管道體積較大,整個井室能站立的地方,就是四面靠墻的僅容一個人通過的空隙,剩下的地方如果要走動,需要踩著水,深一腳淺一腳地彎著腰通過,并隨時注意四周環境。在一處積水較多的地方,記者彎腰通過時因為沒有抬穩腳,污水順勢灌進雨鞋里。而這樣的情況,在井下維修的師傅常會遇到。
在井下待了約15分鐘,電焊的煙火味夾雜著空氣中污水的渾濁味,記者感到有些憋悶,扭頭一看,正在作業的兩名維修師傅,或蹲或站在污水中正專注著眼前的焊接工作,是那樣地一絲不茍。
這群“地下工作者”守護著冬日溫暖維修師傅在井下作業的時候得待多久呢?侯秀鋒介紹,井下作業時間根據實際的作業內容進行判定,像除銹、刷漆之類的工作,作業時間相對短一些,而像除污器的拆卸和焊接作業,則相對要長一些,一般在一兩個小時、半天甚至一天。“咱們今天來的這個熱力井室空間算是比較大的,有的空間狹窄,最小的只有1平方米,工人們在里面工作只能全程彎著腰半蹲著。”侯秀鋒說,一些普通路面的工作可以在白天進行,像濱河東西路等一些快速路,需要在晚上9點以后車輛少了才能作業,夜間工作常會進行到次日凌晨4點。
干了這份工作,有沒有記憶深刻的事情呢?記者問侯秀鋒,他沉默了一會兒,說:“有一件。”有一次,侯秀鋒在迎澤大橋附近的匝道旁邊作業,因為是室外工作,人們站在橋上就能看到施工場面。“那天媳婦給我打電話,告我她在橋上呢,能看到我,我抬頭跟她揮揮手打招呼。”記者問那是一種什么感覺,“直男”侯秀鋒說“沒感覺”,雖說沒感覺,但只言片語里又透露著大男人細膩的感情:“男人嘛,吃點苦不怕,不能讓媳婦跟著一起苦。”
最讓維修人員擔心的事情,就是在供熱季的突發搶修工作。“如果是供熱季出現突發情況,大冬天的冷和搶修難先不說,有可能會影響到一個小區甚至好幾個小區的供熱,大家受凍,這是我們最擔心和最心急的事。”侯秀鋒說。
“冬病夏治”,他們不放過每一處隱患每年供熱季結束,太原熱力集團便緊鑼密鼓地投入到供熱準備季。炎炎夏日,太原熱力人的工作熱情如同室外的氣溫一樣高漲,各項“冬病夏治”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太原熱力集團黨務工作部副部長李凱斌告訴山西晚報記者,2022年供熱準備季,集團將對源、網、站內的設施、設備進行全面的維修保養,其中僅熱力井室一項的維保數量就達到6762座。熱力井室是熱力管線的閥門井,是便于定期檢查、清潔和疏通管道,防止管道堵塞的重要樞紐。
在供熱準備季,每天都會有檢修人員打開熱力井蓋,進入分布著熱力管道的井室內作業。井室最深處有18米,有的井室中還有積水,夏日里,本就狹窄黑暗的井室內溫度遠高于地表溫度,里面悶熱潮濕,甚至還夾雜著刺鼻的味道和小飛蟲,一般人下去別說是干活,就是待上幾分鐘也會汗流浹背,憋得透不過氣來。熱力人卻是全副武裝,穿戴防護服和安全帽在井里一待就是幾個鐘頭;淺一點的井室空間狹小,連彎腰都很困難,為了更換閥門,只能半蹲在里面,切割、焊接,一個作業流程下來,貼身衣服全部濕透,腰也累得直不起來了。
雖然頂著炎炎烈日,冒著高溫酷暑,但“不放過一個隱患,不漏檢一臺設備”是每一位熱力人在供熱準備季的責任與信念。冬季忙供熱,夏季忙檢修,正是因為有這些維修師傅的辛苦作業,才能有千千萬萬的家庭冬季室內如春。
山西晚報記者 徐麥麗 實習生 蘇妮 魏麗睿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