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楊沫 劉友旺)6月23日,市公安局、市檢察院聯合召開“依法懲治毒品犯罪 共同守護綠色人生”新聞發布會,通報全市毒品犯罪特點、毒情形勢及打擊戰果等。
毒情形勢向好
2020年以來,市公安局從源頭上嚴防堵截外來毒品滲透,鞏固根治傳統毒品、防范遏制合成毒品等問題,始終保持對毒品問題嚴打整治高壓態勢不放松。特別是2022年,市公安局科學統籌禁毒宣傳、禁吸戒毒、禁種鏟毒、緝毒執法等各項禁毒工作,先后開展“冬季嚴打”“春季攻勢”“夏季風暴”“清源斷流”等專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
【資料圖】
作為緝毒打擊的主力軍,公安機關始終堅持對毒品問題的“零容忍”,相繼破獲了一批涉毒大要案件。2020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共偵辦毒品刑事案件488起,抓獲犯罪人員558人,繳獲海洛因、冰毒等各類毒品53.41公斤。
遏制毒品違法犯罪活動的同時,全市毒情形勢也持續向好,保持涉毒違法犯罪下降、繳獲毒品總量下降、新發現吸毒人員下降良好態勢。
此外,在發放禁毒宣傳資料、張貼禁毒宣傳海報、舉辦禁毒公益書畫活動等基礎上,充分利用公交站臺、公交移動電視、戶外LED電子屏等固定媒介,聯合“滴滴出行、美團、貨拉拉、小拉出行”等互聯網平臺,刊播禁毒公益廣告、警示語,為全民參與禁毒持續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毒品犯罪特點
目前,我市毒品犯罪呈現以下3個特點:
發案數量持續下降,整體形勢依然嚴峻。經過持續打擊,毒品犯罪案件量逐年下降,2021年全市毒品犯罪逮捕人數、起訴人數同比分別下降27.98%、31.33%,整體形勢向好。但毒品犯罪依然屬于較高發犯罪,2020年以來起訴人數占全部起訴人數的10.15%,案件數在全部犯罪中位居前列,打擊懲治毒品犯罪仍然任務艱巨。
犯罪方式日趨隱蔽,取證難度明顯增大。近年來,毒品犯罪的組織性、隱蔽性、反偵查性明顯增強,加之“人貨分離”、網絡交易、匿名寄遞等新型犯罪方式的出現,查證難度日益加大。2020年以來,全市起訴的毒品犯罪案件中,以上述方式實施的有126件,占比為19.23%,給司法機關查辦打擊工作帶來較大挑戰。
新型毒品犯罪顯現,辦案能力亟需提升。近年來,涉合成類新型毒品案件量逐年增長,2020年以來全市涉新型毒品的犯罪案件占到40.4%,且有2件案件涉新精神活性物質,為全省首家辦理此類毒品案件。新型毒品案件涉及法律問題較多,辦案經驗較少,對查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和考驗。
嚴懲毒品犯罪
根據毒品犯罪的新特點、新形勢,結合我市實際,全市檢察機關堅持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對制造毒品、大宗販毒等源頭性犯罪和累犯、再犯等加大懲治力度,2020年以來判處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毒品犯罪分子占判決總人數的20.26%;對罪行較輕、認罪悔過的人員,依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對組織犯罪、共同犯罪,注重分化瓦解,突出打擊重點。
同時,堅持將查辦案件與掃黑除惡相結合,及時發現甄別涉惡犯罪線索,1起案件被認定為惡勢力犯罪團伙受到嚴懲。2020年以來,共監督立案13件13人,糾正漏捕13人,糾正遺漏罪行47件,糾正漏訴10人,提出抗訴5件,力求除惡務盡,實現了辦案、監督同步發力的良好效果。全市3件案件被評為“山西省檢察機關辦理毒品犯罪典型案例”,起到了引領示范、以點帶面的積極作用。
此外,檢察機關堅持落實提前介入、捕訴一體工作機制,及時傳導庭審證據標準,使“抓人破案”與“證據定案”有效銜接。2020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共提前介入毒品案件87件。針對辦理新型毒品犯罪經驗少的情況,總結編寫5個新型毒品案例,對基層辦案人員提供指導。針對寄遞毒品案件中暴露出的物流快遞業監管疏漏問題,逐案向郵政管理部門、涉案快遞企業通報,共同防范毒品違法犯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