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華社太原6月16日電(記者 申 峰) 為個體工商戶搭建融資“新平臺”、幫助中小企業完善計量管理體系、推行包容審慎執法模式、探索說理式執法……山西省太原市日前出臺22條工作措施,積極發揮市場監管政策“工具箱”職能作用,深入開展入企紓困解難工作,全方位服務市場主體。
太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趙偉介紹說,為扶持培育市場主體生命力,太原市與金融機構開展專項服務個體工商戶工作,為個體工商戶搭建融資“新平臺”。試行市場主體“休眠”制度,開通信用修復“快車道”,開展產品質量技術幫扶活動,推進計量精準服務,清理涉企亂收費。
太原市提出,推進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體系建設,推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實施知識產權托管服務,加強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力度,實施專利轉化專項工程和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以激發企業自主創新力。同時推進品牌建設,全力打造100個“太原知名品牌”,引導幫扶小微企業開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太原市還將強化精準監管。推行連鎖企業集中統一監管,以清單化、表單式管理,實現監管標準、處罰尺度和規范措施的統一。同時推行包容審慎執法模式,探索說理式執法,打造服務型執法,切實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