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放道路測試區,不時有車頂裝著各種感應、通訊器件的智能網聯小汽車開過,駕駛平穩;在公園里,自主巡邏的安防車、反應靈敏的無人駕駛清掃車,完成園區日常工作的同時還能與游客互動……
“安徽工業第一區”合肥經開區搶抓兩業融合試點發展機遇,在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方面,有江汽、大眾安徽、蔚來等企業加碼智慧出行業務,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則有長鑫存儲、聯寶科技等企業不斷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而作為蕪湖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區,蕪湖高新區則一方面致力于促進節能環保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向服務型制造商轉變,另一方面深度響應主導產業制造業發展需求,用大數據與信息技術推進全區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智能制造轉型。
隨著面向制造業的現代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安徽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取得什么成效?近日,安徽省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公布:生產總值10347.7億元,同比增長5.2%;在服務業領域,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10.4%,高于全部服務業投資3.4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一季度增長6%。安徽省發展改革委貿服處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安徽省融合產業正加快發展、融合區域正加快建設。目前,安徽省合肥經開區、蕪湖高新區和合力股份、豐原集團、華米科技、陽光電源、奇瑞股份等2家區域和5家企業,納入國家兩業融合試點名單。同時,為與國家試點形成梯次發展格局,安徽省啟動了“十四五”首批省級兩業融合試點,確定16個區域和24家企業列入試點名單,基本實現省轄市域全覆蓋。
合肥經開區:強化要素支撐,拓展應用領域
圍繞“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合肥經開區以龍頭企業、智能工廠、創新協作平臺等為載體,綜合發展水平挺進國家級經開區“全國十強、長三角前五”。合肥經開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合肥經開區加快建設國家兩業融合試點區域和合力股份、長虹美菱等國家、省級兩業融合試點企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談及發展的新路徑,就不得不提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其中,大眾安徽、蔚來等企業進行的人機交互技術研發,江汽構建的車聯網數字化營銷服務體系,都為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這一重點產業的發展增添了亮色。
在新業態的培育方面,合肥經開區從加強“新基建”建設入手,建成5G基站近1000個,建成智能工廠23家、數字化車間140個(含省級9家、27個);南艷湖機器人小鎮集聚130多家機器人企業,就近服務智能化改造。可以說,合肥經開區實現了從“制造”到“可持續智造”,其中,聯合利華合肥工業園成為全球54家“燈塔工廠”之一;合力股份、聯寶入選“2020年中國標桿智能工廠百強榜”;合鍛智能等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則進一步提升了數字化管理水平。為了進一步優化創新生態,合肥經開區設立啟迪新基建產業集團和合肥市經合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啟用合肥市工業互聯網展示中心,建設“工賦合肥”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開展工業互聯網服務。
有了“新基建”的支撐、工業互聯網平臺和“燈塔工廠”等“新設施”的搭建,還需要相關場景的落地應用。在培育“新場景”方面,合力股份研發全國首例5G+無人駕駛叉車,加快FICS飛科思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長虹美菱提供“1+5+N”智慧居住(1個5G生態系統、5大智慧生活方案、N個智慧場景)服務,通過智匯家IOT平臺聯通5G生態成套家電;海爾衣聯網(合肥)智慧生態研究院加快研發家電語音識別控制新技術,打造全屋互聯生態場景。
蕪湖高新區:深度響應制造業發展需求
制造業是工業的“脊梁”,而給高端制造業插上的“翅膀”則是高新技術。為破解“缺芯”難題,蕪湖高新區給出了何種方案?在接受采訪時,蕪湖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蕪湖高新區推進芯片制造企業向芯片設計環節延伸,支持啟迪半導體依托SiC、GaN產線制造能力,發展芯片設計業務。同時,推動芯片設計企業向制造領域下沉,支持瑞迪微電子、賽騰微電子、岱梭微電子等設計企業以合作或新建廠房的方式涉足制造領域。
那么如何推動產業鏈企業融合互動?上述負責人表示,重點是圍繞設計需求提升制造能力,針對制造特點開展設計服務,才能更好地促進設計與制造企業相融合、相促進。蕪湖高新區推動龍頭企業向全產業鏈延伸,支持安徽華東光電、中航華東光電、華夏顯示、天兵科技等輸出研發設計、芯片制造能力,衍生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發展封測、檢驗檢測業務,帶動提升產業整體水平。面對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發展需求,則圍繞車規級芯片研發和生產這一重點領域,深化設計、制造和集聚要素的能力,推動產業本地循環發展。
在打造兩業融合發展樣板方面,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搭建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生產和服務全鏈條體系是重點。怎么才能向服務型、平臺型企業轉型升級?這是整車制造商們亟需思考的問題,蕪湖高新區則結合本地實際,開展了一系列有效探索。
一方面,在數字經濟的推動和助力下,車企從搭建數字化平臺,深度挖掘數據信息入手,推進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市場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數字化全流程再造,為產業鏈上游提供關鍵部件運行數據,為產業鏈中游提供車輛運行狀態和改造升級信息,為終端用戶提供狀態預警、遠程運維、智慧出行等高附加值服務,用數據鏈接產業、服務產業、推動產業發展。
另一方面,蕪湖高新區鼓勵奇瑞新能源獨立運營汽車租賃項目,開拓共享出行業務;支持中聯重科安徽工業車輛公司研發新能源叉車產品,發展融資租賃業務。除此之外,蕪湖高新區還打造了產業發展平臺,建設智能網聯汽車小鎮,搭建人車路城云協同發展的新型智能網聯汽車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開放式數據平臺云控中心(小鎮大腦),構建豐富的典型應用場景,將小鎮客廳打造成5G用戶場景式體驗展示中心,為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提供路測、數據、場景等平臺。
不僅是整車制造商,關鍵零部件企業也需要向“微笑曲線”兩端發展,蕪湖高新區支持舟之航、瑞露科技、天弋電池等企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短板,擴大動力電池產能產量。搭建智能充換電服務平臺,發展充換電和電池回收服務。支持盟博科技從智能座艙設備研發制造商向智能出行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轉變。
搭建公共平臺,打通難點堵點
兩業融合企業轉型過程中,前期投入及市場風險較大,需要大量人力、財力和技術,企業單一力量很難短期實現,需要政府搭橋和支持。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加強新的支持政策謀劃,對驗收通過試點企業給予獎勵。新修訂的《蕪湖市促進服務業發展政策(2022-2023年)》,增加“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條款。合肥市則通過《合肥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加強對工業互聯網、智能工廠、工業設計等兩業融合重點領域支持。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大多制造業企業對服務的需求,集中于采購、物流、保險、銷售等環節,商務服務、設計服務、管理咨詢、節能環保服務等高端服務需求不足,服務流程向產業鏈的滲透,更多的是簡單的“嫁接”“相加”。“我們對于兩業融合下一步工作的總體考慮是,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以優化發展環境生態為基礎,以提升產業鏈價值鏈為關鍵,全力推進國家及省級試點建設,發揮以點帶面、示范帶動作用,推動兩業融合縱深發展。”
有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安徽省將按照產城一體的思路,支持以“區中區”“園中園”為重點,共建產業管理服務平臺、招商平臺,引導服務業集聚區與工業園區聯動發展,建設一批兩業融合示范園區,鼓勵在規劃建設、招商引資、政策支持等方面,引導兩業融合發展。圍繞制造業共性服務需求,加快培育一批集戰略咨詢、管理優化、解決方案創新等能力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
另一方面,安徽省將從科研院校、龍頭企業等單位廣泛征集專家資源,建立兩業融合試點建設專家庫,推動智庫機構與試點單位建立“一對一”結對關系,提供試點單位專訪、一攬子問題診斷、全流程定制化咨詢服務。鼓勵組建兩業融合發展戰略聯盟,支持采取輪流坐莊的方式,選擇有條件的試點區域牽頭開展一系列觀摩活動。
同時,安徽省還將開展試點評估驗收,對兩業融合發展試點評估驗收為優秀、合格等次的省級以上試點企業給予獎勵。服務業有關專項資金對試點單位開辟綠色申報通道,優先支持兩業融合試點項目。“總的來說,我們會通過抓頂層設計、抓試點建設、抓宣傳推介、抓政策保障等,全力打好兩業融合發展‘組合拳’。”上述負責人說。(記者 杜壯)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