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文物考古人服務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文化遺產保護的階段性成果展示,是對太原考古工作的一次全面回眸。
6月12日上午,“服務太忻、考古先行”——太原考古成果展在太山博物館美術館開幕。該展覽由太原市文物局、陽曲縣政府主辦,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太原市太山博物館承辦。
為什么服務“太忻”需要考古先行?
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的規劃建設是山西省委、省政府謀劃城鄉區域發展布局,深度融合京津冀協同發展,實現山西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
為了做好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大盂產業新城)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工作,遵循文物保護先行、考古前置原則,太原市文物局組織專業隊伍進駐太忻一體化經濟建設區,全面展開地上、地下的資料調查和田野踏查,切實為工程規劃區域的文化遺存保駕護航。
“文物考古工作者的責任就是借助文化遺存詮釋歷史、賡續文脈,為提升文化實力不懈努力?!碧形奈锞贮h組書記劉玉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太忻’未來之城,廣袤深邃的系舟山、綿延不絕的古驛道、滄桑古樸的寺廟、堡址,以及深埋于地下的遠古文明,這些深厚的文化底蘊都將轉化為新型產業園區的文化軟實力,驅動經濟騰飛和文化進步。”
如何保護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域內的文化遺產
全心全力保護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域內的文化遺產,助力太原經濟長足發展,是文物工作者的使命擔當。
根據太原市文物局工作安排,去冬今春,由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承擔,太原市測繪研究院、陽曲縣文旅局、大盂鎮政府文化站等單位協助,完成了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核心區、啟動區)28平方公里的地上文物調查工作。其中調查文物39處(國保1處,省保1處,市保1處,縣保6處,未核定保護級別30處),涵蓋寺觀、堡址、烽火臺及宅第民居等類型。調查工作主要是核定文物本體、認定文物價值、劃定文物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等。
(資料圖片)
從考古角度了解過去、現在和未來
本次展覽,是從文物考古的角度了解太原最好的一次機會。
近一個世紀以來,無論是晉陽古城遺址城市考古,太山、龍山、天龍山石窟寺考古,一電廠251春秋大墓、東山大型古墓、北齊婁睿墓、徐顯秀墓等一批極具影響力的墓葬考古,還是鎮城底仰韶文化聚落考古、東山古墓陪葬墓(M6)實驗室考古,都很好地挖掘揭示了太原地區文化的整體面貌,為豐富地域文化和打造文化品牌奠定了重要基礎。
通過本次展覽,觀眾不僅能明白考古是什么?如何進行考古?考古的意義是什么?考古都有哪些門類?還能看到許多首次展出的文物,比如仰韶晚期的網格紋彩陶帶流罐等。
在為期一個月的展期內,每周六上、下午,太山博物館美術館報告廳內,將有一線考古人員現場為觀眾進行考古知識講座。從考古專業的角度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太忻”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本報記者王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