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我省農村地區消費者對當地消費環境和自身消費體驗的評價反饋,不斷挖掘影響我省消費環境建設的短板弱項,推動各地各部門更加重視農村消費環境建設,助力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高農村消費者的滿意度、獲得感和幸福感,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委托第三方調查機構,在全省13個地市開展了農村消費者滿意度專項調查。本次調研采用線下攔截的方式開展。各地區樣本量按照該地區農村人口數進行按比例設計,全省共計回收6298個有效樣本,共覆蓋13個地級市,涉及26個縣(市、區)的52個鄉鎮,約200個行政村(部分地市縣村委已整體轉制為居委會)。
一、我省農村地區居民消費特點
(一)絕大多數農村消費者對自己家庭經濟狀況較有信心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12.62%的農村消費者認為經濟條件非常好,有33.15%的農村消費者認為經濟條件比較好,有47.27%的農村消費者認為自己的經濟條件還可以。認為自己經濟條件不好的農村消費者占比僅6.96%。
(二)超八成農村消費者關注商品/服務的質量與售后
在問及農村消費者關注點時,有83.01%的農村消費者關注商品/服務的質量與售后,有34.28%的農村消費者關注商品或服務種類豐富。由此可見,提高商品與服務質量以及售后水平是提升農村地區消費環境建設的重要方面。
(三)超半數的農村消費者傾向線上消費
本次調查發現,56.60%的農村消費者選擇線上消費。在問及農村消費者選擇線上消費的原因時,有57.44%的農村消費者是為了節約時間,有56.09%的農村消費者表示網上產品更多樣化,有52.31%的農村消費者表示價格實惠。而在沒有選擇線上消費的其他農村消費者中,43.27%的農村消費者表示不會操作,27.40%的農村消費者表示商品質量不佳。
(四)農村消費者從基礎供給需求向高質量供給需求轉變
在問及農村消費者本地消費遇到的問題時,“買不到想要的商品,新潮的商品”或“服務在本地不常見”是農村消費者的普遍答案。可見,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消費者已逐漸不滿足于當前的基礎供給,需要高質量的供給來滿足部分農村消費者的個性化、高品質需求。
二、滿意度調查主要發現
(一)我省農村消費者滿意度整體得分較高,維權工作需進一步加強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江蘇省農村消費者滿意度綜合得分為81.28分,總體屬于良好水平。3個一級指標中,“消費供給”得分最高,達到83.19分;“消費環境”得分次之,為80.85分;“消費維權”綜合得分為80.67分,相對薄弱,在未來工作中需著力強化。從具體各城市得分來看,無錫市的農村消費者滿意度得分最高,為84.80分。其次是常州市和蘇州市,滿意度得分分別為83.82分和83.64分。無錫市、常州市、蘇州市、鎮江市、南京市和鹽城市6個城市的得分高于全省均分。
(二)省內農村地區發展不均衡,各市農村消費者滿意度呈現差異化的特征
根據省內區域劃分,大致可以將全省劃分為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調查發現,蘇南地區農村消費者滿意度整體要高于蘇中地區和蘇北地區農村消費者滿意度,三地農村地區消費者滿意度得分分別為83.48分、79.96分、80.13分。這意味著,除了一般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外,我省蘇南、蘇北、蘇中農村地區消費者滿意度同樣存在差異,特別是維權力量不平衡、不充分的情況依然存在。
(三)消費自主選擇權得分高,消費設施分布合理,支付便利
調查顯示,從各二級指標得分來看,江蘇省農村消費者消費自主選擇權指標得分較高,達到92.96分。江蘇省農村消費者對消費供給公布合理和支付便利性較為認可,從各三級指標得分看,除了消費自主選擇權指標,分布合理和支付便利指標得分分別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
(四)交易安全和信息真實需重點監管
調查發現,各三級指標得分中,交易安全和信息真實指標得分較低,分別為72.03分和78.69分。結合指標的權重和滿意度得分,交易安全與信息真實指標都處于優改區,即指標重要性較高,但滿意度表現一般,因此應優先加以改進。相關部門需進一步壓實交易平臺責任,重視消費風險和潛在隱患,同時也需提醒消費者在交易過程中提高警惕,謹防受騙。此外,消費者遇到信息不實問題重要原因是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因此,進一步提高農村消費者信息獲取能力,暢通信息獲取渠道,使經營者和消費者處于更加公開透明的交易環境是未來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五)消費設施安全性和舒適性需進一步提升
調查發現,三級指標中消費設施安全性和舒適性滿意度得分是79.17分和73.21分,得分較低。可見,當前農村消費設施的安全性水平未能滿足農村消費者的需求,通過夯實主體責任等多種方式來提高消費設施安全性尤為關鍵。同時,隨著農村經濟不斷發展,農村消費者逐漸開始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提高消費設施的舒適性也應成為未來江蘇省農村消費環境的一大優化方向。
(六)農機補貼政策知曉率超70%,近八成相關消費者享受到該政策福利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78.13%的農村消費者知道農機補貼政策。在知道農機補貼政策的農村消費者中,有78.75%的農村消費者享受到了農機補貼政策,有16.56%的農村消費者沒有享受到農機補貼政策,另有4.69%的農村消費者不清楚是否享受到農機補貼政策。
三、關于提升我省農村地區消費者滿意度的建議
本次調查結果反映我省農村地區消費者滿意度水平總體較高,農村地區消費設施分布較為合理,消費供給相關工作受到消費者認可。但是與此同時,省內不同地市農村地區發展仍不均衡,基礎設施不完善、舒適性亟待提升,農村地區消費環境建設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農村消費者對于交易安全和信息真實等仍存擔憂,消費風險和潛在隱患不容忽視,消費維權還需著力強化。為此,省消保委就提升我省農村地區消費者滿意度提出了五點建議:
一是始終立足省情民意實際,牢固樹立消費者優先原則,不斷釋放消費潛力。深刻領會經濟運行規律和市場規律,科學處置局地疫情多點散發和各種突發風險干擾,不斷強化支持擴大內需、促進城鄉消費的產業政策導向,推動實物商品和服務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淘汰落后產能和不再適宜的消費供給,有序釋放消費潛力。
二是持續優化城鄉消費供給,合理引導消費升級創新,提高供需體系適配性。結合省內經濟結構和不同地區發展特點,抓好農村集貿市場、商場菜場等重點消費場景更新建設,持續推動農村及城市消費供給提檔升級、精準壯大細分消費市場,滿足我省消費者多樣化特別是品質化、定制化的需求,讓供需體系更加匹配。
三是致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注重區域協同與聯動,多措并舉共促消費公平。努力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農產品生產加工、農村電商和新型服務業等,促進農村生產與終端消費市場的有效連接;努力縮小城鄉二元體系分割態勢,將城市發展更新與促進鄉村振興有機結合,鼓勵區域交流對話與合作,持續開展產業幫扶、消費幫扶;不斷縮小城鄉政策供給和感知差異,通過合理規劃在保持發展優勢的基礎上不斷補齊省內不同片區發展差距、心態差異,提升省內城鄉居民的獲得感、認同感、歸屬感。
四是全力補上消費維權短板,完善維權行動支持網絡,提振全社會消費信心。統籌關注重要行業領域及“生產-消費”全產業鏈條,如圍繞我省生態農業、手工業、紡織及外貿產業和生鮮電商、直播電商等推動行業合規建設和風險研判,避免消費風險從某一行業向其他行業蔓延,甚至從消費領域向其他領域擴散;統籌關注省內重點群體、重要時間節點,既注重解決消費者普遍反映的事項,也圍繞我省特色農業產業及時令消費開展工作,對咨詢訴求高峰期、輿情集中期做好應對。
五是消費教育引導常做常新,夯實各方主體責任,讓消費更加安全、可持續。注重加大消費教育活動力度和頻次,注意各類消費引導、教育宣貫和提示警示活動的方式方法;在正向引導的同時適當披露和曝光負面典型問題,如針對省內農村消費市場假冒偽劣產品流通和售后維權渠道不暢,以及老年消費欺詐、網絡消費失信、非法集資、非法傳銷等問題,強化執法監管和曝光披露,及時發布涉農消費警示。
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朱新華教授認為,省消保委針對農村地區消費者滿意度的深入調查剖析為釋放農村地區消費潛力提供可行路徑,有利于我省瞄準農村市場,推動針對性消費促進措施著陸,煥發農村生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助力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同時報告指明了農村地區消費滿意度提升的方向,對于優化我省農村地區供給結構、刺激農村居民消費潛力、完善農村地區消費產業鏈、推進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促進農村與城市消費公平、實現高質量城鄉融合發展均有一定指導價值。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省消保委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聯合各級消保委組織通過專家座談、消費者調研等方式對提升江蘇省農村消費者滿意度進行研究;通過開展農村消費教育活動引導農村居民科學消費,有效維權。同時省消保委還將聯動各有關方面共同加強農村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不斷提升農村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