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富 > 正文

    持續優化信貸結構 安徽分類分層提高普惠金融供給質量

    今年以來,圍繞保市場主體保就業這一關鍵,安徽穩步增加對中小微企業信貸供給,促進融資成本持續下降,持續優化信貸結構,重點支持首貸、續貸、信用貸款、中長期貸款,深化中期流動資金貸款服務,穩定中小微企業融資預期。

    2022年一季度末,全省銀行業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25萬億元,同比增長15.29%,貸款戶數達219萬戶,同比增加53萬戶。其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22萬億元,同比增長18.12%;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7987.57億元,同比增長21.97%,高于各項貸款增速9.18個百分點。累放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同比增長41.24%,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同比增長24.32%,中長期貸款比重升至54.19%,2021年全年新增小型微型企業“首貸戶”超過2.6萬戶,同比增長70%。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自2019年初以來累計下降1.6個百分點。

    提升“三農”金融服務能力

    立足安徽農業大省省情,全省持續推進“三農”金融供給體系和服務機制建設,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推進鄉村建設等鄉村振興重點領域,持續加大信貸資源投入,推動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增品”。

    針對資金適配性不足縣域,實施存貸比提升規劃。推動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覆蓋全省所有59個產糧大縣,地方特色農業保險險種覆蓋我省主要特色優勢農產品。

    一季度末,全省涉農貸款余額1.98萬億元,同比增長18.35%,縣域存貸比74.83%,同比上升3.53個百分點。一季度,農業保險簽單保費18.36億元,為407.89萬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545.87億元,支付賠款3.03億元。

    加強長效機制建設

    安徽銀保監局副局長施其武介紹,為加強長效機制建設,安徽積極開展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督促銀行完善內部績效考核評價,提升普惠金融類考核指標權重,加大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優惠力度,落實不良容忍度和授信盡職免責要求,激勵基層機構“敢貸、愿貸”積極性。

    同時,引導金融機構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鄉村振興內設機構,建立健全多層級、廣覆蓋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在審批流程、授信權限、產品研發、考核激勵等方面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協同推進省中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建設,在全省范圍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檔評級工作,夯實信用體系基礎,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投向普惠金融領域。

    施其武表示,下一步,將引領全省銀行業保險業堅守支農支小初心,不斷提升小微、“三農”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擴大普惠金融服務覆蓋面,優化信貸保險業務結構,支持實體經濟紓困解難和高質量發展,為暢通經濟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記者 李后祥)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融資成本 市場主體 普惠金融 供給質量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