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2022年南京市重大招商項目暨央企區域總部項目視頻簽約活動成功舉辦,59個重大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1206億元?,F場簽約的29個央企項目中,區域總部多達12個,為南京積蓄強大的發展后勁。
“簽下的是期許,約定的是未來。”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說,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南京將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為項目建設創造條件,讓企業家在南京投資放心、發展安心、創業舒心。
招新引強深融“雙碳”戰略
雷神清潔能源總部落戶溧水區;中國建材華東總部項目選址鼓樓區;長三角碳中和產業創新投資聯盟正式成立……盡管是隔著屏幕“云簽約”,但活動現場,一個個重量級項目、高層次平臺的落地,讓會場內外人心振奮。
防疫松不得,發展等不起。面對疫情沖擊,南京以克難精神和奮進姿態應對大戰大考,招商戰線千方百計捕捉信息,對接客商,跟蹤項目,通過招新引強穩住經濟運行基本盤。南京市投促局相關負責人分析,此次集中簽約的項目“含金量”十足,內資項目投資總額968億元,單個項目平均投資額為17.3億元,30億元以上的有5個,3個外資項目總投資額37.4億美元,城市對資本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南京的項目招引方向,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雙碳”目標引領下,南京市投促局組織南鋼集團、南京大學、中平資本等“產學研資”20余家優質單位,共同組建長三角碳中和創投聯盟,后續將發起設立規模10億元的創投基金服務“雙碳”項目招引,推動新興產業投資項目在寧落地,加快石化鋼鐵行業重點企業的綠色轉型。
“碳達峰、碳中和,既是能源重構,更是產業重構。”南鋼集團常務副總裁徐曉春說,傳統模式下生產1噸鋼鐵要排放2噸二氧化碳,依托聯盟整合資源的能力,企業將在節能降耗方面加快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搶抓“雙碳”風口,龍頭企業紛紛“進場”。華能集團在秦淮區設立江蘇光伏總部項目,中石化南京工程公司在棲霞區建設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電建南京工程有限公司投資30億元在玄武區上馬新能源項目,新賽道上的“南京隊”陣容愈發強大。
聚勢蓄能發力總部經濟
總部企業的集聚度,是衡量城市能級的標尺?,F場簽約的59個項目,來自央企的項目超過一半,投資總額近500億元,其中二級、三級區域總部12個,相當于過去南京全年的規模。
央企為何對南京“情有獨鐘”?南京市發改委主任黃輝介紹,經過十年的系統推進和不懈努力,南京匯聚高端資源的能力不斷增強,累計認定總部企業234家,涵蓋了主導產業的所有門類。特別是2019年以來認定的120家總部企業中,三分之一為研發類總部。今年,南京聚焦總部經濟發展,專門出臺了“三年行動計劃”,從建設用地、融資服務、人才激勵、通關便利等多個層面給予支持。其中,對于新認定的綜合型總部企業,落戶獎勵最高可達1億元。
政策“加碼”,企業紛至沓來??偼顿Y超100億元中國移動集團設計院江蘇總部選址江北新區,預計2024年完成一期交付。中國移動江蘇公司董事長周毅介紹,未來這里將成為中國移動綜合性創新研發基地、華東核心網絡節點,并集聚企業10家專業機構的區域總部,承載算力服務、工業互聯網、芯片模組等研發應用,整體交付后,預計入駐自有研發人員超1.3萬人。
當前,離京央企成為各地競相追逐的稀缺資源。這場比拼中,南京以“一盤棋”思維率先“卡位”,依托國資平臺資源優勢,與央企開展廣泛合作對接,同時還與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簽署協議,依托國家部委專業機構拓展項目信息獲取來源。南京定下目標,到2024年,新增總部企業120家以上,新建高端商務樓宇80幢以上。
有諾必踐優化投資環境
輾轉全國考察了10多個城市后,廣州昂科免疫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最終把新藥研發項目放在了江寧高新區。
在企業總經理方顯鋒看來,南京不僅有上下游完備的生物醫藥產業鏈,也有豐沛的高校人才資源,而最讓他看重的,是南京對企業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我們提出建設一個生產基地,江寧區克服困難,盡力解決了用地問題。”他說,南京的投資環境,超出了他的想象。
環境就是生產力,服務就是競爭力。今年的新春第一會上,南京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積極爭創國家營商環境第二批試點城市,加快形成“全面便利、高度活躍、本質公平、充分開放”的發展環境,努力邁入全球營商環境一流城市行列。從第四個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到支持擴大技改投資政策,再到疫情發生后推出的助企紓困20條、駐場專員等舉措,南京聚焦項目落地和企業發展過程的“急難愁盼”,以“先解決問題再說”機制為市場主體提供全流程、全要素服務,持續打造“寧滿意”品牌。為確保供應鏈暢通,南京已成立工作專班,全力保證貨運暢通、產業循環。
資本青睞有增值潛力的城市。去年,南京到賬外資、實際利用內資分別增長11.1%、12.4%。今年一季度,該市新設及增資外資項目180個,到賬外資大幅增長30.4%。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終點。簽約現場,韓立明向企業莊嚴承諾:政策直達、免申即享;一網通辦、一站服務;盡心竭力、保障要素;有求必應、無事不擾。(記者 盛文虎 鹿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