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圍繞水、大氣等重點領域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開展節能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培育壯大綠色產業,生態環境質量取得了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環境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
我現在是在合肥協鑫集成新能源科技公司的測試中心,在我身后,企業的研發團隊正在對他們最新量產的光伏電池組件進行衰減性等指標的測試,經過努力,他們已經將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從15%提升到了現在的22%左右。
光電轉換效率達到22%左右,也就意味著企業的產品性能已經躍居到了全國同行業第一方陣。企業的負責人孫國亮告訴記者,合肥市打造的創新創業環境可以讓他們專心對電池組件功率提升和抗衰減、耐腐蝕等課題展開技術攻關,并迅速實現量產。
從項目、土地、建設,包括我們投產后的資金、人力各方面,都給予了頂格的支持。
園區成立十多年來,已經有120家企業入駐,重點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為主,提升經濟的含“綠”量。
穩妥有序推進“雙碳”戰略,產業綠色化、循環化發展是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以一批科研院所、行業領軍企業為帶動,不斷培育壯大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集群,成功建設了以中國環境谷、循環經濟園為代表的一批產業園區,形成了新能源、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碳中和五大產業板塊,2021年全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規上企業數量突破了1200家,其中新能源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2.2%,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同比增長了25.5%,有力推動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十八大以來,我省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優勢,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安徽方案”。
十年間,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安徽還把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號工程”,深入開展“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不但在沿江各市培育壯大了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半導體、高端裝備制造、通用航空等一批新興產業集群,同時在化工、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全面推進綠色化改造升級。在中國石化安慶石化分公司,經過十多年的環保工藝改造,企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指標實現了連續下降,尤其是針對無組織排放的揮發性有機物,企業還安裝了40多套油氣回收裝置對揮發油氣進行收集處理,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指標從2015年的2800噸下降到現在的1500噸。
目前這套工藝在國際上也處于一個比較先進的水平,我們目前運行的這個非甲烷總烴排放的濃度只有13-14毫克每立方米,這個遠遠低于國家排放限值要求。
2021年,全省空氣、水環境質量均達到了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其中PM10含量比2012年下降了22.8%,二氧化硫含量下降了71.4%,與2012年相比,全省水質優良斷面比例上升了10.6個百分點,劣V類斷面實現了清零。隨著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公眾生態環境滿意率達到了93.4%,創歷史新高,綠色生態屏障更加堅實穩固。
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高標準實施綠色低碳發展等8項行動和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等7個標志性戰役,堅持減污、降碳、擴綠、增長協同并進,推動美麗安徽建設邁出新步伐。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