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富 > 正文

    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開局平穩 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0.7%

    我國外貿已連續7個季度保持了同比正增長。在4月13日國新辦舉行的2022年一季度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開局平穩,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4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7%。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和疫情形勢,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我國外貿仍將有望保持穩定發展。更多支持政策正在出臺,當天召開的國常會指出,將對加工貿易企業在實行出口產品征退稅率一致政策后,應退未退的稅額允許轉入進項稅額抵扣增值稅,將出口信保賠款視為收匯,予以辦理退稅。

    連續7個季度保持正增長

    海關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出口5.23萬億元,增長13.4%;進口4.19萬億元,增長7.5%。至此,我國外貿已連續7個季度保持正增長。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梅婷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0年海外疫情蔓延、全球供應鏈受到巨大沖擊,而我國疫情受控早、產業鏈優勢得以發揮,出口替代效應是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2021年以來,歐美刺激政策出臺,需求快速回升,但供給端恢復較慢,加之海外疫情多次反彈,使我國出口替代效應不斷延續。

    從3月的數據看,我國出口總值達到2760.8億美元,同比增長14.7%。中國民生銀行高級宏觀研究員王靜文分析稱,這一增速低于1-2月的16.3%,但仍然超出預期。單月2760.8億美元的出口規模也是歷史同期最高水平,顯示中國出口仍有韌性。

    “我國經濟韌性強,為外貿增長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對于影響我國一季度外貿發展的因素,李魁文也提到“韌性”一詞。他介紹,我國外貿經營主體體現出了強大的韌性,一季度,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數量43.2萬家,同比增長5.7%。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4.52萬億元,增長14.1%,占比達到48%,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

    這與我國助企紓困政策持續發力不無關系。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全年預計退稅減稅2.5萬億元。4月13日召開的國常會進一步指出,為促進外貿平穩發展,要更好發揮出口退稅這一普惠公平,符合國際規則政策效用,并優化外貿營商環境。對加工貿易企業在實行出口產品征退稅率一致政策后,應退未退的稅額允許轉入進項稅額抵扣增值稅,將出口信保賠款視為收匯,予以辦理退稅,同時將退稅辦理時間由平均7個工作日壓縮至6個工作日內。

    世界經濟正逐步復蘇,一季度,美國、歐元區制造業PMI均處于較高景氣區間,疫情防控政策放松,商務活動指數不斷上升,這也帶動了我國機械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均保持較快增長,合計拉動出口增長7.9個百分點。“盡管當前國內外環境復雜性不確定性有的超出預期,但世界經濟整體復蘇態勢沒有改變,國際市場對我國產品的需求仍在擴大。”李魁文說。

    RCEP助力中國與東盟經貿發展

    今年1月1日,RCEP對10國正式生效,隨后2月1日起、3月18日起對韓國和馬來西亞正式生效,截至目前,RCEP生效成員國數量已達到12個。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對RCEP其他14個成員國進出口2.86萬億元,同比增長6.9%,占我國外貿總值的30.4%。其中,出口1.38萬億元,增長11.1%;進口1.48萬億元,增長3.2%。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我國與東盟進出口規模占與RCEP貿易伙伴外貿規模的47.2%,占比接近一半。

    今年前兩個月,東盟以約30億元人民幣規模的差距落后歐盟,暫居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從一季度數據來看,我國對東盟進出口達到了1.35萬億元,同比增長8.4%,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4.4%;同期,我國對歐盟進出口1.31萬億元。東盟重新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東盟重新成為最大貿易伙伴,一方面與歐美對我國進口規模較去年下半年減少有關,另一方面,RCEP落地實施的效果顯現,東盟國家是RCEP中的主要成員國,因此,RCEP落地實施對擴大出口東盟的貿易額有重要影響。”王梅婷分析稱。

    此外,李魁文表示,西部陸海新通道也實現了我國西部與東盟國家的緊密相連,有力保障了雙方經貿往來暢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發送集裝箱貨物17萬標箱,同比增長了56.5%。中老鐵路在中國與東盟之間構建起一條便捷物流通道,目前全國已有多個省市先后開行中老鐵路跨境貨物列車。一季度,我國與東盟鐵路運輸進出口大幅增長了3.5倍。

    統籌疫情防控 保障通關順暢

    “總體來看,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實現了開局穩,為實現全年目標打下了較好基礎。”李魁文表示,“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當前國際國內環境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外貿所處的外部環境更趨嚴峻復雜,發展面臨諸多風險挑戰,疊加去年外貿基數較高等因素,實現穩外貿的目標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近期我國本土疫情多點頻發,對部分企業生產經營、供應鏈穩定產生了較大的壓力。李魁文介紹,疫情對外貿的影響,海關總署也一直保持著密切關注,將全力統籌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和促進外貿穩增長工作,保障通關順暢。

    對于下一階段外貿走勢,王靜文表示,發達經濟體耐用品補庫存需求或將逐步降低,服務消費需求上升,對進口產品的依賴下降;以東南亞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生產能力持續恢復,將會擠占我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份額;此外,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保持相對強勢,可能會削弱我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優勢。預計出口增速將會延續回落勢頭,對經濟的拖累會逐漸顯現。

    “這種情況下,如果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就需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既要推動消費持續恢復,也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近期中央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應也有這方面的考慮。”王靜文說。

    王梅婷也指出,二季度出口增速將繼續穩中回落。“目前全球經濟處于奧密克戎病毒擴散沖擊后的復蘇期,對原材料、中間品的需求繼續增長,各國放開疫情管控政策也將拉動中國鞋靴、箱包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RCEP協定生效實施將帶動中國對東盟出口穩定增長。而出口增速回落具有確定性,不僅由于去年基數較高會拉低出口增速,同時地緣政治沖突進一步破壞全球貿易自由化格局等因素也將抑制需求增速,帶來生產和需求增長放緩。”她說。(記者 陶鳳 呂銀玲)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海關總署 外貿進出口 出口替代效應 民營企業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