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富 > 正文

    分類推進鄉村振興 安徽“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發布

    三月農忙,從皖江兩岸盛放的油菜花田到淮北平原上返青的無邊麥地,春日的安徽,盡顯勃勃生機。此時,一個事關全省農業農村發展全局的重要規劃發布。

    日前,《安徽省“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正式印發,這是我省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總的綱領和行動指南。

    明確總體要求,打造農業農村現代化“安徽樣板”

    《規劃》分析了“十四五”我省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挑戰和機遇,也指出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特別是農業農村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普遍存在。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必須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努力推動我省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規劃》的總體要求可以概括為‘推動傳統農業農村農民向徽美農業、徽韻農村、徽智農民轉變’,打造農業農村現代化‘安徽樣板’。”省農業農村廳發展規劃處處長呂國文介紹。

    據了解,這也是我省首次提出 “徽美、徽韻、徽智”。徽美農業,指的是進一步提升安徽農產品品質,提升市場份額、美譽度和競爭力,打造“皖美農品”;徽韻農村,指的是在更高水平上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徽風皖韻美麗鄉村升級版;徽智農民,指的是提升農民素質和能力,培育壯大各類新型經營主體。

    《規劃》明確提出,我省“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目標是現代農業在長三角地位更加凸顯,農業農村現代化沖刺全國第一方陣,形成一批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示范樣板。具體包括農業現代化走在全國前列、徽風皖韻美麗鄉村初步實現、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鞏固拓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建立。展望2035年,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提出的戰略路徑是堅持推行 “五化”,即土地規模化、組織企業化、技術現代化、經營市場化、服務社會化。通過“五化”不斷豐富土地規模化經營的有效實現形式,在更高水平上加快農業生產組織企業化進程,把農業科技翅膀做得“又硬又好”,建設精準高效農業市場體系,并且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實現有效銜接。

    從重要農產品保供到深化改革,明確重點建設任務

    具體來看,《規劃》分別就重要農產品生產、科技強農機械強農、產業體系、經營體系、美麗鄉村、深化改革等,提出了“十四五”的目標和重點任務。

    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放在首位,這是安徽的職責定位和國家對安徽的要求。 “核心的要求是,確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800億斤以上,為國家糧食安全繼續作出‘安徽貢獻’。同時確保到‘十四五’末,全省耕地數量不減、質量提升、布局穩定。 ”呂國文表示。

    推進科技強農機械強農,這是為全面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供科技和裝備支撐。 《規劃》提出推進種業強省建設、加快數字皖農建設,要建設農業科創高地等。

    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這兩者相輔相成。簡單說,產業體系解決的是現代農業發展哪些產業,如何布局;經營體系解決誰來發展、產業如何組織實施等問題。在產業體系上,《規劃》提出根據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打造皖北循環農業產業帶、皖中都市農業產業帶、皖西南特色農業產業帶。推進農業工業化發展,推進農業全產業鏈開發。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在經營體系建設上,《規劃》提出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充分發揮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在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不同優勢,加快構建以家庭經營為基礎、以合作與聯合為紐帶、以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建設徽風皖韻美麗鄉村,這方面《規劃》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人居環境和鄉村治理等方面做了統籌安排。目標是打造皖北田園風光、江淮錯落有致、沿江水鄉風韻、皖西生態山村、皖南山水徽韻的特色鄉村風貌。美麗鄉村建設上,《規劃》強調加強農村建筑風貌提升,突出徽文化(新安江文化)、長江文化、淮河文化、大運河文化、紅色文化等徽風皖韻內涵特質,保持村莊整體風貌與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相協調。

    在基礎設施上,《規劃》提出增強農村能源保障能力,實施鄉村供氣民生工程,有序推進天然氣下鄉,打通農村天然氣利用的“最后一公里”。此外還要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推動農村千兆光網、第五代移動通信、移動物聯網、新一代廣播電視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則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能。主要指向是要加快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

    分類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民增收步伐

    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 “《規劃》突出健全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以及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 ”呂國文介紹,要著力推動脫貧地區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不斷縮小發展和收入差距,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扎實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從地區來講,農業農村現代化將是梯次推進的過程。為此,《規劃》提出,將縣域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科學把握不同地區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差異,將全省所有縣(市、區)分為先行示范區、正常推進區和持續攻堅區,完善優化鄉村振興實績考核指標體系,分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十四五”期間,我省要力爭農民收入趕上全國水平。 《規劃》強調聚焦農民收入短板,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多途徑拓寬增收渠道,在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進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長,促進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持續縮小。具體來說,就是要實施工資性收入倍增行動、經營性收入壯大行動、財產性收入擴量行動、轉移性收入提升行動等。

    為確保各項目標的達成,《規劃》還從加強黨的領導、投資、雙招雙引、用地保障等方面作出安排。強調要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業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四個優先”要求,全面實行市縣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和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制。(記者 史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農產品保供 深化改革 農業農村 現代化規劃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