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3月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舉辦的綠色智慧農業論壇獲悉,合肥“智能育種加速器平臺”計劃建成服務種業“中國芯”核心國家戰略的大國重器,培育滿足人民營養和健康需求的種子,服務合肥中國“種業之都”建設,加快打造合肥高端育種人才聚集地、技術創新發源地和種子產業硅谷。
“種子是強省戰略。我們將長期在人工智能領域積累的技術和傳統的智慧農業進行交叉融合,在種子創新培育方面走出一條新的路線。”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國介紹,“智能育種加速器平臺”以提升育種科學交叉創新基礎研究能力、突破智能育種原創關鍵核心技術、輸出育種加速標準化技術和產品、推動我國育種產業發展、提供“雙碳”戰略種源解決方案為功能定位,建設內容包括一座“智能育種中心”與四條“智能育種加速線”,是為育種和科研單位提供種質資源創制、種質資源鑒定、加代服務、逆境測試的標準化大型育種基礎科研研究和服務平臺。
合肥研究院智能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吳麗芳介紹,“智能育種加速器平臺”計劃每年創建新種質資源(突變體)500份,精準鑒定核心種質資源材料3000-5000份,抗逆基因型材料(病害、蟲害等生物脅迫和旱澇、高溫、凍害等)1000份,建立并豐富基因資源庫。提升種業產業服務水平和能力:面向全國育種家提供服務時間不低于50%,總體育種效率提高10倍,育種周期縮短60%。運行團隊和用戶每年育成新品種100個,生物合成工程化菌種、品系10個。
“平臺建成10年內,除了在國家‘種業戰略’中發揮重大作用外,預期產生的經濟效益可達850億元以上,其中智能裝備及技術創收160億元;生物品種:創收650億元;碳排放交易約40億元。”吳麗芳表示,希望通過智能育種加速器建設,引進一批生物農業、人工智能、工程技術等領域的國內外高端人才,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前瞻思維、頂端設計高度、執行力強的物質與生命科學交叉的現代農業領域復合型領軍人才。同時,使育種從田間“依靠經驗”的篩選推進到大規模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的室內智能化精準育種,縮短育種進程、提高育種效率,極大地解放育種家的生產力,促進育種學和種業大發展。
目前,項目依托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建設,參建單位包括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安徽農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園藝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皖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等。項目擬選址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中區。(記者 徐慧媛 實習生 張曼茹)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