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富 > 正文

    優化醫療衛生服務 安徽公共服務提檔升級惠民生

    豐富課后延時服務內容,推動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實現公共文化場館數字化升級……今年,我省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群眾關心關切的教育、醫療、公共文化服務等問題著手,高質量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人民群眾暢享更優質的教育、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

    落實“雙減”政策,豐富課后延時服務

    每天下午4點開始,肥西縣嚴店中心學校內的木工坊就會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木工興趣社團”的24名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著指導教師授課,然后迅速地沉浸到量、鋸、釘、磨的實踐中去。同一棟樓里,舞蹈社團、機器人社團、美術社團、非洲鼓社團等都在熱火朝天地開展活動。而在另一棟教學樓里,在教師看堂下,各班參加課后輔導的學生們都在安安靜靜寫作業。 “‘雙減’之后,學校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課后服務,促進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嚴店中心學校副校長魯坤告訴記者。

    嚴店中心學校是一所公辦村小,校內留守兒童較多,多數學生由爺爺奶奶看管,輔導孩子作業成了家長心中的“難事”。為辦家長滿意教育,該校先后組織召開了家委會、班級主題班會,充分聽取和征求家長及學生意見,制定課后延時服務方案。

    經過論證后,學校堅持學生、家長自愿的原則,在2小時課后服務時間內,一方面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和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另一方面開展豐富多彩的個性化課程及社團活動,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如此多元的延時服務課程,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全校522名學生中,共有483名學生參與課后延時服務。 “雖然我們是農村學校,但也在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們通過課后服務課程開展跨學科學習,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綜合實踐能力、藝術審美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 ”魯坤說。

    延時服務開展以來解決了很多家庭的實際困難。記者在學校門口聽到一些家長的心聲:在學校有老師看堂,孩子不僅把書面作業完成了,還能及時得到老師的指導,學習效率提高了;老師還主動引導孩子自主復習、自主閱讀,家長更放心了;孩子參加社團活動后,體育技能、藝術素養加強了,還不用擠著搶著去報校外的藝術培訓班了,經濟負擔也減輕了。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將緊扣“雙減”等工作,持續在推動德育工作隊伍建設、樹牢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加強體育美育場館器材配備、更加注重發揮勞動教育功能等方面下功夫,鍛長補短,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推動教育向更高層次更高質量邁進。

    下沉優質資源,優化醫療衛生服務

    “我跟著方主任后面看病有17年了,方主任病人多,總院掛號總是一號難求,現在方主任來社區醫院坐診,我過個馬路就能找到方主任,別提有多方便! ”家住合肥市蜀山區天鵝湖畔小區的馬爺爺患有糖尿病,自打“江淮名醫”、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一級主任醫師方朝暉下沉到筆架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他就定期來此“打卡”復診。

    隨著緊密型城市醫聯體深入發展,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筆架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亦在不斷升級,不僅有方朝暉等總院37名副主任以上專家每周下沉至社區醫院坐診,還配置眾多高端醫療器材,提供DR、超聲、心電圖等檢驗檢查服務,讓轄區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優質中醫特色醫療服務。

    近年來,為加快優質醫療資源優化整合和均衡布局,我省不斷蹚入醫改深水區。其中,在城市,我省以三級公立綜合醫院為龍頭,帶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緊密型城市醫聯體,打造優質高效的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讓大專家多跑基層,讓患者少跑大醫院”,我省全面推進“患者不動醫生動”服務模式,把適宜病種診療放到基層,鼓勵大醫院醫生到基層醫院執業,鼓勵大醫院全科醫生加入家庭醫生服務團隊。

    目前,我省12個市已建立34個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大醫院專家資源有效下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建立“名醫工作室”113個,下沉專家600余人,帶教查房1.2萬余次。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劉同柱表示,新的一年,我省將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全面推進健康安徽建設,全力以赴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建設數字場館,賦能公共文化服務

    走進來安縣圖書館,智能訪客登記機通過社??ɑ蛏矸葑C,能自動識別讀者身份信息,并向讀者發出“請將手臂放置右側測溫區”的邀請。 “測溫正常! ”聽到語音指令,讀者就能進入圖書館借閱圖書了。

    “智能訪客登記機具有準確識別身份和測量體溫功能,在疫情期間有效減少了人員接觸。 ”來安縣圖書館館長徐應龍介紹,傳統圖書館正在插上數字化的翅膀,越來越多的讀者選擇在智能借閱機上自助完成圖書查詢和借閱。去年,該圖書館還開通了“安康碼”自助借還圖書服務。

    “先將身份證綁定借書卡,然后打開自己的‘安康碼’,放在二維碼掃描區。 ”徐應龍一邊介紹,一邊用手機演示。只聽“嘀”的一聲,智能借閱機屏幕上便出現了借還圖書的信息。數字化應用不僅方便讀者,而且減輕了館員工作量,大大緩解了圖書館編制不足的壓力。

    “除了縣圖書館實現數字化應用,我們全縣農家書屋也實現了數字化全覆蓋。”來安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馮佳佳說,農村群眾下載“數字書屋”App或關注“徽鄉悅讀”微信公眾號,就能進入數字農家書屋。“數字農家書屋提供海量資源,既能讀書、看紀錄片,又能聽戲曲、學技術,鄉親們無論在田間地頭還是待在家里,都能隨時享受數字化閱讀的便利。 ”

    在基本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的基礎上,我省著力打造“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去年全省94%的縣級以上公共文化場館接入“安徽文化云”平臺,圖書館、文化館不斷加強數字資源建設、開展網絡直播、提升數字服務。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要負責人說:“今年,我省圍繞均等共享,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實現新提升,建設安徽文化云3.0版,實現公共文化場館運行實時監測,推進資源共享、活動互鑒。”(記者 張理想 陳婉婉 朱琳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課后服務 公共服務 提檔升級 醫療衛生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