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富 > 正文

    加強船舶使用燃油監管 安徽推進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

    共飲一江水,同守一片天。對于長三角區域內城市而言,在生態環境方面是“同呼吸、共命運”。

    2021年,安徽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推進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省秋冬季PM2.5濃度持續下降,多領域保護長江,共護一江碧水。今年,我省將進一步攜手滬蘇浙縱深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協力打造長三角“白菜心”、合肥巢湖名片等亮點。

    全省秋冬季PM2.5濃度持續下降

    2021年1-11月,安徽省PM2.5平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優良天數比例為85.7%,同比持平;O3最大8小時90百分位濃度為151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大氣治理關系著民生福祉,2021年,安徽省順利完成2020—2021年秋冬季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任務,秋冬季PM2.5濃度持續下降。

    其中,安徽省開展兩輪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分級省級評審,并依據評審結果落實“一廠一策”,實行重污染天氣差異化管控。聚焦重點企業、重點園區,開展“一企一案”“一園一案”編制。

    此外,全面執行柴油貨車第六階段排放標準,開展打擊黑加油站點專項行動,推進實施I/M制度并實現聯網。加強船舶使用燃油監管,開展蘇皖省際交界水域聯合執法。

    抓實長江“十年禁漁”全省開展聯合執法行動

    同棲長三角,共護一江碧水。2021年1—11月,安徽省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82.5%,同比提高5.8個百分點,無劣V類斷面。長江、淮河流域水質優良比例分別達92.7%、70.0%。

    2021年,安徽省持續推進“散亂污”企業排查清理整治工作,重點排查清理整治長江干流1公里范圍內的“散亂污”企業。完成長江干流入河排污口名錄、整治工作方案編制,完成長江一二級支流全部160條河流13000余平方公里范圍排查工作,對長江干流97個工業企業排污口安裝聯網自動監控設備。

    同時,安徽省簽署長三角跨省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合作協議。推動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建設,建立健全洪澤湖、沱湖流域汛期預警監測機制。抓實長江“十年禁漁”,去年1—10月,全省開展聯合執法行動5027次,查辦違法違規案件997件。

    構建天地空一體的長三角生態質量監測網絡

    2021年,安徽省多方位聯動合作,完善治理體系推動生態環境制度創新,構建生態保護修復監管網絡,著力打造生態環境保護特色亮點。

    其中,安徽省實行長三角統一的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聯合制訂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標準。并在巢湖湖區和黃山風景區組織開展濕地、森林生態系統地面監測,組織開展長江及重要支流水生生物試點監測。開展2020—2021年覆蓋全省的遙感解譯,逐步構建天地空一體的長三角生態質量監測網絡。

    安徽省還積極推進長三角排污許可“一網通辦”“跨省通辦”改革。加快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新區工業廢水近零排放及資源化利用”等項目啟動實施,在安徽省合肥等地開展集成示范,探索形成可推廣的污水和固廢處置新模式,共同推進長三角區域污染防治。

    今年協力打造合肥巢湖名片等亮點

    今年,安徽省將深化長三角生態環境共保聯治,縱深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全省將繼續抓好長三角區域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和重污染天氣聯防聯控,加強空氣質量監測預警和會商研判,合力應對重污染天氣。強化跨界水體水環境治理,推進出境國控斷面水質達標。加快推進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聯防聯治,共建信息化監管體系,健全落實固體廢物污染防控機制。

    今年我省將攜手滬蘇浙縱深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協力打造長三角“白菜心”、合肥巢湖名片等亮點,強化生態賦能一體推進長三角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見習記者 莊文倩)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船舶 燃油監管 安徽 長三角 生態環境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