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太原市公安機關結合公安隊伍教育整頓,按照太原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廳關于“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安排部署,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公安主責主業,推出了一批便民利民措施,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截至目前,共出臺便民利民措施203項,服務群眾75萬人次,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8萬件,挽回經濟損失22.12億余元;持續開展“開門納諫”活動,組織民(輔)警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進學校、進單位,重點深入矛盾糾紛易發地、治安隱患集中地走訪群眾,累計救助群眾1萬人次。
團圓,讓“愛”回家
“請幫幫我,我想找到家人。”去年5月份,一直在太原街頭拾荒、擺地攤的云南籍女子袁某走進太原市公安局,要求采血尋親。原來,21年前,5歲的袁某因父親酗酒家暴離家出走,因年幼忘記自己的身份信息和家庭地址,一直無法找到家人,一路流浪至太原杏花嶺區。
太原市公安局刑偵支隊迅速行動,通過DNA比對,比中其父親袁某華。2021年6月3日,該局警令部、刑偵支隊和杏花嶺分局民警共同護送袁某回原籍云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與親屬認親,并幫助其恢復戶口。
跨越2000多公里,袁某終于回到了家鄉,與家人擁抱在一起。“團圓”行動領導小組成員、刑偵支隊副支隊長張文寶一直在微信群里“刷新”著袁某回鄉的過程,手機圖片和視頻里的袁某潸然淚下,手機另一端的張文寶也濕了眼眶:“小女孩回家了,‘愛’也回家了。”
2021年2月份,公安部部署開展“云劍-2021團圓”行動,太原市公安局高度重視,成立了包括刑偵支隊、人口管理支隊、督察支隊在內的“團圓”行動領導小組,在全市范圍內部署開展以偵破拐賣兒童積案、緝捕拐賣兒童犯罪嫌疑人、查找失蹤被拐兒童為內容的“團圓”行動。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機關共找回本市失蹤人員14名,其中包括9名失蹤兒童;協助外省找回失蹤人員4名,為8個家庭實現了團圓夢。
張文寶的手頭有一份“失蹤被拐兒童明細表”,詳細記錄了失蹤情況、失蹤年限、是否立案、責任民警等信息。他告訴記者,參與行動的民警幾乎每天都要細細翻看這份表格,想方設法尋找蛛絲馬跡。“團圓”行動領導小組將全市歷年來未破的4起拐賣兒童案件進行掛牌督辦,全面展開破案攻堅;對全市27名失蹤被拐兒童案全部建立一人一檔,全部指定專人負責,及時、準確完善27人檔案信息,主動聯系失蹤被拐兒童的父母和家屬,全面細致地收集、采集、提取、固定失蹤被拐兒童在事發前使用過、穿著過、接觸過,以及遺留的本人生物檢材,全部錄入“全國打拐DNA系統”進行了比對。人口支隊牽頭,組織全市各派出所和戶籍民警,對歷年來不明原因上戶人員進行全面摸排、全部進行血樣采集,組織全市各級刑事技術人員深入救助站、福利院,對被救助人員進行了血樣采集并全部入庫比對。
同時,太原市公安局在全市設立11個免費采血點,及時采集疑似失蹤被拐兒童、父母的血樣;更好地運用科技力量助愛回家。2021年“六一”兒童節期間,各分、縣(局)利用市委政法委招聘的全員網格員,廣泛宣傳公安機關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堅定決心和力度,鼓勵人民群眾積極支持參與“團圓”行動,主動向公安機關提供被拐賣婦女兒童的信息,檢舉揭發拐賣婦女兒童案件線索。
戶籍,讓“住”無憂
太原小伙鄭超群在國外留學,去年5月份,他的身份證不慎丟失,導致銀行卡無法正常使用,急忙通過網絡向太原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和派出所指導支隊求助。
“在接到多起相同情況的求助后,我們進行了研究論證,迅速出臺了相關政策。”該支隊支隊長韓燕告訴記者,對于國境外的中國留學生身份證丟失或期滿,因疫情原因無法回國辦理,經核實其具有中國國籍,可以委托直系親屬代辦。目前共計辦理身份證158個。
去年以來,人口管理和派出所指導支隊深化“放管服”改革,出臺優化戶政業務便民三項措施。針對集體戶人員使用戶口頁不方便的問題,將本人戶口頁原件交給本人,同時將集體戶首頁復印件加蓋公章交給本人;大中專在校學生可憑本人身份證,填寫遷入申請表后直接辦理遷戶手續。
同時開通居住證辦理“綠色通道”,對實際居住半年以上,符合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條件的流動人口首次在公安機關登記時,推出居住證辦理綠色通道。目前全市所有戶籍派出所均已開通此項業務,共辦理居住證1.2萬余個。
出臺“落戶新政”,對有意落戶的任意人員,且具有固定居住條件,可憑個人申請、戶口本、身份證和房屋手續將本人及直系親屬(父母、配偶、子女)戶口直接落戶。如果固定住所不具備落戶條件,可落戶在該房屋所在地派出所社區集體戶內。也就是說,只要實際居住地在太原,都可以落戶,一定意義上屬于“無門檻”落戶。
2021年4月1日起,太原市在全省率先開展戶籍信息證明開具、出生登記、死亡注銷、身份證首次申領(補領、換領已開通)4項業務“全省通辦”。截至目前,辦理戶籍信息證明開具、出生登記、死亡注銷業務1536件。2021年6月初,對戶籍地為陜西、寧夏兩省區,辦理工作調動、大中專院校招生、大中專學生畢業、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戶口遷移5個事項開展“跨省通辦”。2021年10月8日,戶口遷移跨省通辦適用范圍擴大至10個省區,進一步方便群眾辦事。目前,全市辦理跨省遷入業務28件。
另外,為解決成建制小區居民落戶及人戶分離問題,太原市出臺新政,對于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統一建造(或團購)的成建制小區(樓棟)、政府(開發商)回遷安置房、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房以及城中村改造后新建造的安置住房,有民政部門編制的街道門樓牌號、歸屬社區明確且居民已實際入住,居民持相關手續即可辦理落戶。
交管,讓“行”通暢
停車難、高峰擁堵、辦理業務排長隊、重處罰輕教育……面對群眾所關切的一系列出行難題,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研究制定了19項便民利民措施,不斷提升服務質效。
針對重處罰輕教育的問題,開通交通違法教育熱線,對違法停車行為進行現場教育,督促其改正違法行為;對25種輕微交通違法行為不處罰,對駕駛員進行溫馨提示;對及時撤離現場的簡易事故違法行為免于處罰。但對屢教不改、多次違法的一律予以處罰。目前,交通違法精準教育平臺累計撥打教育電話14.4萬余次,時長6.9萬余分鐘。同時,開通“0351-6939832”交通安全法律業務及交通違法咨詢、投訴、復議熱線,及時為群眾答疑解難;依托122交通事故接警臺,組建太原交警民意中心,優化民意“收集、轉辦、落實、反饋、考核”機制,構建專業化交通管理業務咨詢服務平臺,提升服務群眾的主動性和針對性。據統計,支隊民意中心累計接待、服務群眾4.7萬余人,通過熱線電話為群眾答疑解惑520余次。
針對辦理業務排長隊的問題,在市為民服務中心及各車管分所,投放“微車管所”自助服務設備,實現機動車、駕駛人和違法處理等3大類8項交管業務自助辦理;升級、維修城區各大隊“交通事故快速處理終端”,為事故當事人自助打印簡易事故認定書提供方便;建立“流動車管所”,定期深入單位、企業、社區,為群眾提供交管業務“上門辦”。截至目前,“流動車管所”深入山西大學、金剛里社區等地,上門辦理交管業務380余筆。
針對停車難的問題,選擇具備條件的支路、背街小巷等,科學施劃停車泊位,緩解市區老舊小區居民“停車難”問題;開展“五院五校”交通專項組織優化,著力解決10個最擁堵的醫院、學校周邊“停車難”問題;在全市公共廁所、小超市周邊設置限時15分鐘停車位,解決群眾臨時停車問題。自活動開展以來,設置2948個“限時停車泊位”。
圍繞整治學校周邊交通安全隱患,全面完善64所學校、幼兒園周邊道路交通設施;深入推進“零酒駕”街區建設,聯合餐飲協會、代駕公司及社區物業建立反酒駕聯盟,創建“零酒駕”社區90個、“零酒駕”企業90個;積極發揮救助基金和“預擔保、快搶救、后付費”的交通事故重傷員無差別急救綠色通道作用,協調社會救助基金,完成墊付道路交通事故傷者搶救費453筆,救助425人,墊付金額1626.5萬元。
本報記者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