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太原小店區明代藩王墓最新考古發掘成果:經文物保護與科技考古深度融合,太原小店區明代藩王墓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獲,揭露了國內規模最大的明代中晚期藩王墓——晉端王墓。考古專家稱,本次發掘的晉端王墓,規模居明代中后期藩王墓之首。
晉端王墓,位于太原市小店區黃陵街道東峰村東北、山西財經大學東山新校區用地范圍內。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隊進行了考古發掘。據資料稱,明代實行封藩制,明太祖朱元璋立嫡長子為太子,其余諸子封為親王。封藩在山西的有3位:第3子朱棡被封為晉王;第13子朱桂被封為代王;第21子朱模被封為沈王。全國范圍內,近年來發掘的有湖北省鐘祥市的梁莊王墓、郢靖王墓和河南省滎陽市的周懿王墓。本次發掘是山西地區首次系統開展明代藩王墓葬和陵園的考古工作。
本次考古發掘的最大亮點是揭露了國內規模最大的明代中晚期藩王墓——晉端王墓。據介紹,晉端王墓壙平面為“工”字形,南北長24米、東西寬8米,規模居明代中后期藩王墓之首。其中的3號墓主人為端王夫人院氏,其墓室磚石混筑,為前中后3室結構,規模不減近年發掘的藩王墓。其內部用青膏泥修飾,墓門門釘描金等,比端王與王妃合葬墓、繼妃王氏墓的裝飾更加考究,出土有精美的彩繪漆木俑和絲織品。墓葬填土積石,且有4層之多,尚屬明代藩王墓中首次發現。
3座墓葬雖被盜擾,但是出土的隨葬品種類依然多樣,最為難得的是保留了較多的彩繪漆木俑和紡織品。1號墓、3號墓中室出土90件彩繪漆木俑,有文官、侍衛、出行儀仗等。3號墓內的木俑保存較好,出土時位于中室兩側,位置和排列順序保持原樣。尤為珍貴的是1號墓和3號墓出土了各類紡織品40片,其中3號墓保留了4件基本完整的絲織品,成為研究明代冠服制度的重要實物。此外,3號墓中室兩側保留了四面翣、兩列彩繪儀仗出行木俑,是明代親王葬儀的實證。
據介紹,晉端王墓在發掘過程中,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發掘現場建設了文物保護實驗室,對墓室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并與中國絲綢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山東大學、山西大學合作開展紡織品、漆木器修復保護,油料、青膏泥等殘留物科技檢測,夫人墓發現谷物同位素分析,人骨體質人類學研究,為做好晉端王陵園遺址的保護和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
本報記者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