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富 > 正文

    太原發現國內規模最大的明代藩王墓

    本報訊(記者孟苗)12月2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最新考古發掘成果:經文物保護與科技考古深度融合,太原小店區明代藩王墓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獲,揭露了國內規模最大的明代中后期藩王墓——晉端王墓。
        晉端王墓,位于太原市小店區黃陵街道東峰村東北。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隊進行了考古發掘。據資料稱,明代實行封藩制,明太祖朱元璋立嫡長子為太子,其余諸子封為親王。封藩在山西的有3位:第3子朱棡被封為晉王;第13子朱桂被封為代王;第21子朱模被封為沈王。全國范圍內,近年來發掘的有湖北省鐘祥市的梁莊王墓、郢靖王墓和河南省滎陽市的周懿王墓。本次發掘是山西地區首次系統開展明代藩王墓葬和陵園的考古工作。
        本次考古發掘的最大亮點是揭露了國內規模最大的明代中后期藩王墓——晉端王墓。據介紹,晉端王墓壙平面為“工”字形,南北長24米、東西寬8米,規模居明代中后期藩王墓之首。其中的3號墓主人為端王夫人院氏,其墓室磚石混筑,為前中后3室結構,規模不減近年發掘的藩王墓。其內部用青膏泥修飾,墓門門釘描金等,比端王與王妃合葬墓、繼妃王氏墓的裝飾更加考究,出土有精美的彩繪漆木俑和絲織品。墓葬填土積石,且有4層之多,尚屬明代藩王墓中首次發現。
        3座墓葬雖被盜擾,但是出土隨葬品種類依然多樣,最為難得的是保留了較多的彩繪漆木俑和紡織品。1號墓、3號墓中室出土90件彩繪漆木俑,有文官、侍衛、出行儀仗等。3號墓內的木俑保存較好,出土時位于中室兩側,位置和排列順序保持原樣。尤為珍貴的是1號墓和3號墓出土了各類紡織品40片,其中3號墓保留了4件基本完整的絲織品,成為研究明代冠服制度的重要實物。
        1號墓同時出土墓志銘和壙志,極為少見。墓志銘記載了端王死因、去世后因無子嗣確立繼承人的過程中發生在晉王府內的政治事件。
        2號墓端王壙志記載端王宮妾蔣氏生隰城郡主,補充了正史關于蔣氏記載的空白。墓道兩次開挖,與王妃殷氏和端王壙志記載的生卒時間,表明殷氏先逝即入葬,端王后去世然后合葬。印證了明史記載的天順二年后,實行親王、王妃先去世者,先行合造墓穴。后來再去世的葬者,由地方有司機構負責另行安葬的喪葬制度。
        3號墓的墓志系端王專請當朝大員胡纘宗所撰,墓表則是大學士陸深所撰,并均為《四庫全書》全文收錄,內容與出土墓志完全一致。此外,3號墓中室兩側保留了四面翣、兩列彩繪儀仗出行木俑,是明代親王葬儀的實證。

    關鍵詞: 太原 明代 規模最大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