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富 > 正文

    “監管員”變身“服務員”

    環保人員深入企業進行幫扶指導。本報記者張劍雯攝

    一年一度的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已進入關鍵時期。環保人深知,要想處理好經濟發展與能耗“雙控”、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除了嚴格執法、堅守環保紅線以外,更要轉變思想,成為精準幫扶企業綠色發展的“服務員”。
        大氣污染防治怎么抓?太原市生態環境局杏花嶺分局局長劉曉軍告訴記者,要堅持實干+巧干,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實施科學治污、精準治污。
        12月9日,在太原市生態環境局杏花嶺分局,記者看到利用衛星技術、微觀站點、在線監控、移動監測等手段構建的天地一體、覆蓋全區的一體化監管平臺。這個平臺每天24小時有人值守調度,隨時監控環境空氣質量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可立即調度環保執法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到達排污現場,并進行快速處置……
        劉曉軍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該監管平臺共發布各類預警157次,發布應急減排指令134次,排查并快速處置各類環境問題800余個,有力促進了污染現象的快速處置,讓精準治理事半功倍。
        當天下午2時,記者在太原市晉東棚戶區改造安置用房項目五號地二標段工程處見到了杏花嶺區環保應急執法隊隊長趙軍華。他的工作主要是接聽監管平臺調度打來的電話,并對發現的污染問題現場快速處置。
        自秋冬防攻堅以來,趙軍華和他的同事們24小時不間斷巡查,對監管平臺反映的案件即時處置,同時加強源頭管理,對出現問題的企業進行教育整改。
        趙軍華說,應急執法隊嚴格落實“六個百分百”標準,對裸露黃土上蓋、道路濕化、物料堆放進行實時監控和督導幫扶。特別是在治理施工工地揚塵污染中,他們轉變思想,由單純執法告知變為幫企業想辦法解決問題。在要求施工工地進行濕法作業時,幫助企業想辦法,在車輛沖洗液中加入適量工業用鹽,既保證安全生產,又有效控制了揚塵。
        秋冬防攻堅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要嚴格執法,更需要“環保管家”在技術和管理上精準幫扶。
        太原市生態環境局杏花嶺分局組建的“環保管家”讓環保“監管員”轉變為“服務員”。他們站在企業發展的角度,有的放矢為企業制定實用的幫扶措施和解決方案。
        入冬以來,由環境管理領域的專業單位牽頭,聘請各行業的環保專家組成的“環保管家”,圍繞“水、氣、聲、渣、輻射”等,對企業和排污單位開展了全方位的環境“體檢”,并提供精準幫扶服務。
        華能太原東山燃機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的三臺燃氣機組,燃料是清潔能源天然氣,主要污染物為氮氧化物。這個企業承擔著利用余熱給太原城北1900萬平方米的集中供熱任務。“目標企業根據太原市調度令,采取自主減排措施,當前機組運行負荷為75%左右。”該公司的環保專工高錦介紹。“環保管家”精準的服務讓企業生產更加安心。生產中,“環保管家”在現場通過對脫硝裝置的運行參數和氮氣化物排放進行“體檢”,若發現確實存在問題,會幫助企業出主意、想辦法,為企業整改提供明確的指導方向,真正為企業解決難題。
        這個冬天,有很多企業像華能太原東山燃機熱電公司一樣,得到“環保管家”的幫扶。太原市生態環境局杏花嶺分局副局長郭洪濱告訴記者:“‘環保管家’幫助企業實實在在解決環保難題,并確保幫扶工作嚴、準、實,讓企業在發展中少走了彎路。目前,幫扶的工業企業和排污單位共有87家,開展現場檢查135次、現場監督性監測69次,發現各類環境問題380余個,全部督促企業進行了高標準整改。”
        同時,他們利用無人機等先進手段助力環境執法,全區環境空氣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
        

    本報記者張劍雯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