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富 > 正文

    太原古圓通寺正式對外開放

    (掃描二維碼觀看視頻)

    投資2000萬元,歷時8年修繕完工的太原古圓通寺,于11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詩情拓意”拓片展也同時拉開帷幕。
        始建于明洪武年間的圓通寺,位于太原市東緝虎營街與解放路交叉口東南角,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69平方米,原為明初方山王的美垣府佛堂,屬明代王府家廟。2013年,太原市秉承修舊如舊、恢復原貌的原則,對圓通寺現(xiàn)存的大殿等建筑進行了修繕,并復建了佛塔、偏殿等建筑。正式開放的圓通寺與周邊的晉商博物館、地鐵站等標志性建筑交相輝映,成為太原市解放路上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太原市文物局近年來致力于打造‘身邊的博物館’項目,迄今為止已經(jīng)有30余座文物古跡煥發(fā)新生,圓通寺就是其中一座,這也是文物工作者踐行‘讓文物活起來’的嘗試,讓公眾感受到更多歷史文化的魅力。”太原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劉玉偉說。
        為配合圓通寺開放,由太原市文物局主辦,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太原市美術館共同承辦,“詩情拓意——拓片展”在圓通寺配殿中舉辦。傳拓藝術,是我國古代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明之一,是用宣紙和墨汁(亦有朱砂等材料),將碑文、器皿上的文字和圖案,清晰拷貝出來的一種技藝,其成果即拓片。展覽共展出拓片26幅,拓片內(nèi)容集中體現(xiàn)了兼具藝術、美學、建筑、民俗等綜合價值,不僅讓公眾在展覽中能更親近地探索、了解、研究古人的生活實踐與思想世界,感受和認知中華文化,同時也是積極引導公眾參與,凝聚社會共識,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對文化遺產(chǎn)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本報記者王媛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