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訊(記者姚凡)日前,記者從太原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太原市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文化產品供給、旅游項目建設等方面發力,全面打響城市文旅品牌,全方位推動文旅業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目前,太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8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65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60項,實現了分級保護的目標。同時,讓文化遺產“活起來”,許多非遺產品進入“普通百姓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廣泛傳承弘揚,全社會文化自信不斷增強。
在文化產品供給方面,太原市致力挖掘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民俗風情的本土文化,打造一批優秀原創劇目。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開展送戲下鄉年均1263場,共6316場,讓人民群眾在暢享藝術大餐的同時,振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精氣神。
不僅如此,太原市圍繞“西山生態文化、汾河歷史文化、千年府城文旅”三大旅游板塊,高起點規劃、高標準保護、高質量建設,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動大景區及配套設施建設。太山、晉商博物院、太原古縣城、鐘樓街等一批景區景點建成或完成提升改造并對外開放。同時,“旅游+”“+旅游”蓬勃發展,旅游產業發展格局得到重塑性優化,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工業旅游、研學旅游等不斷涌現,一批新業態成為省級旅游示范基地(區)。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