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張毅)10月25日,歷經22天的大秦鐵路集中修施工圓滿結束,較原計劃提前3天完成施工任務,為全面釋放運輸能力,全力服務今冬明春發電供暖用煤運輸奠定良好基礎。
被譽為“中國重載第一路”的大秦鐵路西起山西大同,東至河北秦皇島,是山西、陜西、內蒙古西部煤炭主產區“西煤東運”重要能源通道。為迅速恢復迎峰度夏電煤保供運輸后的設備狀態,10月4日起,大秦鐵路展開集中修施工,每天利用3個小時對全線各種設施設備進行全方位、立體式更新維護。
集中修期間,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每日投入施工人員約2萬人,大型施工機械50組、小型機械163臺、軌道車60多臺,累計完成成段更換鋼軌210多公里,清篩道床近120公里,更換軌枕8268根,成組更換道岔94組,大機搗固線路約700公里,搗固道岔560多組,打磨線路約800公里,打磨道岔220多組,同時完成供電、電力設備維修更換等任務。
為滿足今冬明春發電供暖用煤運輸要求,太原局集團公司精細安排施工、科學組織運輸,施工與運輸無縫銜接、相互保障,不僅優質、高效地完成了施工任務,而且保證了運量高位運行。10月份截至25日,大秦鐵路累計運輸煤炭2530多萬噸,日均超過100萬噸,對口供應的秦皇島港等三大港口存煤量目前保持在1580萬噸以上。
為盡早完成施工任務,提前釋放運輸能力,在國鐵集團支持下,從北京、西安等鐵路局集團公司調集施工隊伍,加快施工進度。同時,大同工務段、茶塢工務段、大同西供電段、大同電務段、太原工務機械段等單位從大同樞紐、京包線等車間抽調骨干、機具支援成組更換道岔、成段換軌、隧道清污等重點施工項目。
“通過更加精準的安排和多方人力物力支援,施工質量、進度大大提高?!币恢痹谇胺绞┕ぶ笓]部現場辦公的施工辦副主任劉恩介紹說,這次集中修安排的施工計劃日均達到137項、維修計劃日均152項,較去年同期增加近20%。
據了解,經過集中修施工,大秦鐵路線路基礎量得到恢復和提升,為高效組織運輸創造了條件。從10月26日起,大秦鐵路非施工日的運量有望達到130萬噸,較施工期間每日增運煤炭30萬噸,較9月份日均增運近15萬噸,為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發揮更好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