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富 > 正文

    遏制和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三亞加快種養一體化循環農業發展

    “養殖過程中所產生的糞污通過管道運輸到沼氣發酵罐里進行一定時間的發酵,產生的氣體通過脫硫以后發電,沼液和沼渣則用來做成有機肥,一部分供我們的種植基地使用,一部分銷往周邊一些大的種植基地和農戶。”9月22日上午,在育才生態區明善村,談到循環農業發展,萬保農牧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余顯濤充滿信心。

    近年來,三亞加快實施種養一體化循環農業示范工程建設,推動農業生產向“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產品”的循環經濟轉變,不斷提高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效率,遏制和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萬保農牧集團位于育才生態區的大型畜禽規模養殖場和3000立方米大型沼氣項目,年可處理豬糞便2.48萬噸,年產沼氣約110萬立方米,年發電163萬度。 三亞日報記者 李學仕 攝

    加快示范基地建設

    驅車到梅山下了高速路,再沿著10多公里長的盤山公路,記者一行來到位于三亞市崖州區三公里村鳳上嶺的羅牛山崖州15萬頭現代農業循環農業示范基地,這是一條龍式自繁自養生豬養殖生態基地,四周群山環繞,山林茂密,層巒疊嶂,云霧繚繞。

    “項目總投資3.25億元,用地面積368.45畝,豬場總建筑面積12.2萬平方米,存欄母豬7200頭,年出欄量生豬可達到15萬頭。”場長余亮今年29歲,湖北黃岡人,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年輕帥氣。他帶記者參觀了豬場大門口消毒隔離區、場外生活辦公區、場內員工生活生產區、通風除臭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機肥廠、無害化處理車間等配套設施。“這是真正三亞老百姓的肉籃子工程。”

    余亮告訴記者,項目從2020年6月開始動工建設,目前已經完成了90%,預計11月中旬項目將全部完工。該項目最大特點是節約土地,同時采用了自動刮糞系統、工業化污水處理系統、除臭系統及自動喂料系統,是一個生態環保、高效安全的養殖項目。

    在萬保農牧集團,余顯濤和記者邊走邊聊。“公司2012年5月成立,占地面積5000畝,是一家從事養殖業、種植業、大型沼氣、生物有機肥、液體肥生產加工的實體集團公司。養殖母豬群5000頭,年產仔豬10萬頭,配備物聯網監控系統和智能水肥一體化配套設施種植榴蓮500畝、菠蘿蜜500畝、檸檬200畝。”

    據了解,2012年,萬保農牧集團有限公司被三亞市人民政府定為“三亞市生豬養殖菜籃子基地”。2014年11月被評為“三亞市科普示范基地”,同年12月,獲得“海南最有價值品牌行業10強企業”和“海南最具市場競爭力農業養殖品牌企業”榮譽稱號。截至目前,公司已先后獲得國家專利13項。

    種養結合循環發展

    萬保農牧集團有限公司除了養豬,還在山上種植榴蓮、菠蘿蜜、檸檬,菠蘿蜜去年已經收獲上市,榴蓮預計兩年后就可以掛果。走在山間小路上,沐浴著溫暖的陽光,成片的果樹讓人眼前一亮,空氣中飄著淡淡的果香。

    “我們養殖畜禽的糞便經過早期發酵,然后進行無害化處理,通過添加植物所需要的營養成分做成有機肥,通過管道增壓輸送到山上灌溉果樹,這樣能起到一個增強植物抵抗力和免疫力的作用。”余顯濤說,有機肥養分比較全面、有機質含量高,同時還能起到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結構,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等作用,是綠色肥料,深受廣大種植戶喜愛。

    三亞南鹿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加快規模化發展,公司通過推廣自主研發的國內最新蓮霧品種“南鹿一號”和目前最好的百香果品種“黃金果”,帶動崖州區146戶村民630人以扶貧資金入股的模式合作開發現代化立體種植蓮霧和百香果853畝。年產值3000多萬元,2020年達到5000多萬元。“我們將地上的柱花草做成綠肥,割掉的雜草以及多余的枝條剪下來以后也全部粉碎成綠肥,供蓮霧和百香果當肥料使用。”三亞南鹿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宏家說。

    徐宏家還說,公司將周邊幾個養殖場的糞便集中拉到發酵池,發酵成有機液肥,然后通過水肥一體化的管理系統,直接灌溉到每棵果樹。除此之外,還將有傷口或者成熟度達不到要求的蓮霧和百香果收集起來,加上紅糖等物質發酵成植物用的酵素,相當于給植物提供了很多的微量元素。

    循環利用變廢為寶

    羅牛山崖州15萬頭現代農業循環農業示范基地采用樓房養豬的運營模式,通過科學自動化管理,實現污水零污染排放,同時還將利用豬的糞便,生產有機肥,為當地村民帶來收益。余亮告訴記者:“我們樓頂上有光伏發電,可以完全滿足我們廠的用電需求,用電需求滿足了之后,我們還可以將多余的電返給周邊的村莊,供村民用電。”

    “將糞污拉回廠里放進大型沼氣池發酵,產生的沼氣用于發電,沼液沼渣用于生產液體肥和有機肥。”余顯濤說,萬保農牧集團有限公司已投資6000多萬元用于購置糞污資源化利用設備,年產有機肥10萬噸,年產液體肥2萬噸,助力三亞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

    余顯濤還指著公司3000立方米大型沼氣項目說:“項目每年可處理豬糞便2.48萬噸,年產沼氣約110萬立方米,年發電163萬度,可供豬場及有機肥廠生產用電,實現了廢棄物的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起到糞污資源生態循環利用示范作用,實現了以沼氣為紐帶的糞污全量化還田和能源化利用種養結合模式。”

    如今,在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模式下,三亞許多村莊不僅資源高效利用、降本增效,還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現綠色發展,給鄉村帶來了可喜的變化。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