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面積212.2萬公頃,森林蓄積3.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92.99%,164立方米的公頃蓄積在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中最高……
春來棲息的雁群,冬日歡騰的紫貂,鳥類“大熊貓”中華秋沙鴨,濕地之神丹頂鶴,19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星羅棋布,以長白山森工所轄重點國有林區為核心建設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已經成為美麗中國的新地標……“十三五”期末,長白山森工交出了這樣一份亮眼的生態答卷。
綠色,是這個省屬國有大型功能類企業集團高質量發展的最美生態底色。如何逐“綠”而行,因“綠”而興,在保護中謀發展,在發展中促保護,把生態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為此,長白山森工集團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守護綠水青山
牢牢守住“不讓一寸林地流失”這條紅線和“對林業有損失的事情一件也不能辦”這條底線,認真落實國家停伐政策,嚴格林地審核審批,制定了《長白山森工集團森林資源監管長效機制實施意見》等規定,切實用制度守護好綠水青山。近年來,未發生未批先占、少批多占、不批亂占等現象,開創了資源監管最嚴的歷史。
強化森林管護與資源監測數字化建設,全面推進“互聯網+林業”服務平臺建設,建立了天橋嶺森林資源管護、琿春東北虎監護等9個森林資源監測管護系統,構建信息協同共享平臺與“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網絡體系。健全森林資源保護責任制度,制定《長白山森工集團森林資源保護管理辦法(試行)》,實現國有林區“河長制”全覆蓋,推廣實施林長制試點。
著力加強森林經營與質量提升,完成人工更新造林13507.9公頃,補植補造105651.4公頃,森林改造培育37537.7公頃,中幼齡林撫育612033公頃,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示范項目,建設紅松嫁接示范林和東北紅豆杉物種基因保存示范林。
嚴格執行森林防火責任制,細致排查整改隱患,加強野外火源管控,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強化應急處置能力,為這片綠水青山撐起了橙色“保護傘”,實現了連續40年無重大森林火災。不斷加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力度,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防治方針,監測覆蓋率99.96%,有力保證了森林資源和國土生態安全。
用最科學方式最創新模式構建和諧家園
延邊重點國有林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使轄區內野生動物種群得到快速恢復。長白山森工集團不斷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先后建立國家、省級自然保護區8個,持續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專項行動,創新實行網絡化管理模式,開展清山清套反盜獵專項行動和人工補飼工作,為野生動物打造優質的生存空間,更為東北虎、豹向內陸遷徙、擴散構筑了一條天然的生態廊道。
據監測結果顯示,延邊林區發現至少27只東北虎、42只東北豹,數量超過已報道的俄羅斯境內殘存東北虎、豹的總數,并多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梅花鹿等眾多珍稀瀕危物種。
轄區內生長的22604株名木古樹得到有效保護,其中樹齡3000年的東北紅豆杉和350年的美人松,被評為“中國最美古樹”。千年古樹望阡陌,這些植物界“活化石”守護著這片人與自然的和諧家園。
琿春林業有限公司大荒溝生態景區等3處被確定為中國自然教育學校(基地),白河林業分公司長白山北坡國家森林公園被評為吉林省首批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社會實踐基地。森林體驗國家重點建設基地、全國森林康養試點建設基地、“中國最美森林”和“中國森林氧吧”等一批國家級榮譽稱號紛紛在這里“落戶”。
用最堅定意志最踏實步伐推進產業發展
坐擁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兩座金山銀山的長白山森工集團,充分利用粉雪資源和世界三大礦泉水源地的優勢,構建了以森林旅游為龍頭,以森林礦泉水為重點,以林下特色經濟為主體的三大“山水”產業格局。
深入挖掘轄區內豐富的森林、湖泊、草原、濕地、峽谷資源,把森林觀光、森林康養、森林步道等“山水”和“森林”元素穿成線、連成片、組成團,推出了仙峰雪嶺、亞光湖濕地公園、老白山雪村、蘭家大峽谷、魅力溪谷、大戲臺河景區、紅石峰景區等一批森林旅游項目。同時,創新了以商招商、委托經營的合作模式,與浙江薔薇控股集團合作開發的延邊仙峰四季度假區,被列為吉林省冰雪產業“十大重點”工程之一,與大連寶駿公司合作開發建設長白山雪嶺森林生態旅游小鎮項目,與長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盤活閑置資源,發展原生態森林體育旅游產業。“十三五”期間,長白山森工集團建設旅游及相關產業項目33個,累計投資16.99億元,森林旅游接待游客量達到300余萬人次,年平均增長率達27.6%。
依托森林礦泉水資源優勢,共勘探達到飲用礦泉水價值標準的礦源8處,吸引了康乃爾、圣封等大型礦泉水項目紛紛落地,與央企華僑城云南世博旅游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華潤集團建立深度合作意向。“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長白山森工礦泉水產業園區,占地50公頃,計劃產能470萬噸,總投資34.5億元。康乃爾公司礦泉水項目作為第一個入駐園區的項目,投資10億元,占地13.27公頃,產能150萬噸,目前一期工程全面開工。現已完成一期地下管網引水工程和廠房基礎工程,正在進行廠房內部、綜合車間和輔助設施建設,將于11月末完工投產,屆時將安置300名職工就業。
重點發展紅松果林、林下參、中藥材、食藥用菌、山野菜、野生漿果、椴樹蜜等林下經濟特色產業。“十三五”期間,集團累計實現林下經濟產值59.86億元,同比“十二五”增長7.8%。林區職工群眾創業人數達2.6萬人,人均創業性年收入2.3萬元。其中,八家子林業有限公司278名職工集資入股組建延邊興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職工(農戶)” 產業發展模式,目前是全國最大的桑黃產區,被認定為長白山桑黃中國農產品特色優勢區、國家林下經濟特色產業及綠色產業示范基地、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用最規范管理最高效舉措提升治理水平
“十三五”時期,集團企業管理向精細化、科學化、制度化轉變,集團經營行為、管理水平、企業效益等向現代化發展。制定了《長白山森工集團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與監督工作實施方案》等企業經營風險防范制度5項,制修訂計劃投資、財務預算等管理辦法16項,規范完善企業制度體系,健全企業管理體制機制。編制《長白山森工集團“補缺口、增積累”三年發展規劃(2018—2020)》,持續實施“四壓縮、兩提升”工作舉措,累計實現增收節支及活化資金達18億元,開創了集團增收節支及活化資金的歷史。強化內控體系建設,把央企“中林集團”作為對標企業,深入開展對標一流管理提升行動。推進企業法治建設,建立健全了以總法律顧問制度為核心的法治工作體系。全面建立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實現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全覆蓋。
“十三五”期間,集團林業產業總產值350億元,實現營業收入40.9億元,資產負債率處于合理區間,企業發展持續向好。堅守林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不外包、用工不外委和“敞開出口、關閉入口”三條紅線,確保林區3萬余名職工就業穩定、收入穩定、人心穩定。三大“山水”產業已成為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職工工資性收入逐年遞增,福利待遇足額保障,干部職工隊伍穩定,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林區社會風氣正了、形勢穩了,蓄意上訪現象基本杜絕,延邊林區呈現出一片和諧團結、穩定祥和的幸福景象。長白山森工集團轉型發展成效得到林業干部職工的擁護、各級領導的認可和社會各界的好評,諸多工作居于全國五大森工前列,開創了社會地位最高的歷史。
站在新起點,開啟新征程。吉林省全面建設生態強省戰略的進軍號角已經吹響,長白山森工集團將充分發揮生態建設主力軍的作用,繼續扛起守護綠水青山、打造金山銀山的歷史責任,遵循“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做好做足山水文章”發展思路,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在生態延邊、美麗中國的畫卷上揮毫續寫,用心描繪。
長白山森工集團供稿供圖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