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富 > 正文

    企業微信被指“擾民利器” 消費者怨聲載道“退群忙”

    “掃碼進群,免費送美妝蛋”、“加企業微信,送精美筆記本”、“加店長微信,送優惠券”……日,人們逛商場超市時,常常被導購們拉著通過贈送小禮物或優惠券的方式添加企業微信。

    公開資料顯示,企業微信是騰訊微信團隊打造的企業通訊與辦公工具。與正常微信添加好友不同的是,顧客掃碼添加導購的企業微信,不需要驗證即可自動添加好友,還能自動收到提前設定的歡迎語,而導購們不但可以通過企業微信拉顧客進“福利(賣貨)群”,還可以“定向”在指定用戶的朋友圈發布商品信息(每天限一次),通過“私域流量”進行營銷。

    企業微信被指“擾民利器” 消費者怨聲載道“退群忙”

    事實上,在最初的新鮮感之后,許多消費者對商家的這種“福利式”私域流量營銷并不領情,甚至還多了許多抱怨和質疑。

    一位消費者李女士對記者表示:“之前加過導購的企業微信,每天都會不定時收到優惠信息,開始先把群消息屏蔽了,再后來直接把導購和群一起刪掉了。”

    另一消費者張女士也吐槽說:“導購每天在群里發十多條營銷廣告,即便很喜歡他們家的商品,我也不可能每天都需要購買,天天發看著太煩了。”

    此外,還有一些消費者對企業微信的信息安全表示擔憂:客服添加了我的個人微信,我的微信信息就被這家企業掌握了,會不會不安全?我的朋友圈信息會不會被他們看到?個人信息會不會被商戶采集、倒賣?

    中國網科技記者實測企業微信注冊流程發現,任何個人微信號均可注冊“任意單位的企業微信”,并在注冊使用的賬號名稱下顯示注冊的單位“@某某單位”,這方面,認證賬號與未認證賬號一般無二,唯一的區別在于:未認證的企業微信,下面的“企業信息”位置會顯示一個“?”,而成功認證后,則顯示“√”。

    左側為記者隨意注冊的未實名認證企業微信,右側為某企業員工實名認證的企業微信

    除此之外,中國網科技記者實測發現,未經實名認證的企業微信,與實名認證的企業微信,其實際使用功能基本相當:都可以隨意添加陌生人微信;加上好友后,未經認證的企業微信也可以向好友的朋友圈定向推送廣告。

    騰訊方面在接受中國網科技采訪時表示,“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求添加企業微信,微信團隊對用戶的數據本身有嚴格的限制和保護,企業服務人員也無法看到用戶朋友圈等個人信息,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不可收集用戶信息”,但騰訊方面并未解釋“未經實名認證的企業微信用戶,為何具有實名認證企業微信用戶相同的使用權限”這一問題。

    此外,騰訊官方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企業微信上的真實企業與組織數超過550萬,活躍用戶數超1.3億,企業通過企業微信連接及服務的微信用戶數已達4億。

    而中國網科技記者實測多個企業微信“福利群”發現,大多數微信群為每天分發優惠券的“死群”,每天被拉進群的新用戶數與退群用戶數幾乎可以抵消,一些“福利群”退群用戶數甚至大大超過新入群用戶數,而當記者主動與部分頭部企業的企業微信號交流時,也往往幾個小時都得不到回應,其使用頻率及活躍度堪憂。

    據業內人士分析,去年以來,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轉型十分倉促,加之又急于解決線下用戶轉化問題,導致很多企業搬到線上后,更多關注的是把存量用戶快速賣貨“變現”,忽略了用戶留存及精細化運營,導致“變現”結果與預期相差甚遠。

    企業微信注冊認證存漏洞 “山寨”領導引發信任危機

    公開資料顯示,企業微信定位為“企業內外連接器”,與其他協同辦公臺相比,企業微信更重視商業社交價值,講究連接企業與消費者、合作伙伴、上下游供應商、甚至同行等。

    但據多家媒體報道,去年以來被騰訊大力推廣的企業微信,卻成了不少詐騙分子的“新型”詐騙利器,他們利用企業微信“未經實名認證也可使用”的“監管漏洞”,實施詐騙行為,不僅給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也給企業微信帶來了信任危機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便是陜西省山陽縣副縣長金雪華、安徽省太湖縣副縣長唐翔被詐騙分子“冒充注冊企業微信”,要求他人轉賬匯款、實施詐騙。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2020年12月28日,抖音認證為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的唐翔發布短視頻稱,有騙子冒充自己,“通過企業微信向別人索要錢財”;兩天后,12月30日,抖音認證為陜西省山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的金雪華也發布一條短視頻,稱日有騙子用領導頭像“注冊企業微信,群發加好友”,私聊后要求轉賬,實施詐騙。

    據報道,該類詐騙手法中,詐騙分子用企業微信冒充當地領導干部,微信頭像則是政務網上公開的領導照片,昵稱也為領導本人,并能準確說出受害人姓名、職務等信息。詐騙分子冒充領導干部,詢問受害人工作或者企業運轉情況,表示要加強聯系。待慢慢消除受害人的防備之心、蒙蔽受害人后,以正在開會、出席活動、辦事急需用錢等為由,要求受害人盡快轉賬至指定賬戶,實施詐騙。

    針對上述問題,騰訊方面回應表示,企業微信的企業認證,需要企業提供包括《企業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事業單位法人證書》等詳細的資質證明文件,如無以上資質是無法通過認證的。

    中國網科技記者對此進行實測發現,一個個人微信號,可以同時注冊多個企業微信號,還可方便的設置切換企業、學校、政府等多個身份,而不同的身份設置無需經過認證,就可隨意修改單位名稱及賬號名稱等信息。與實名認證的企業微信相比,未經實名認證的企業微信除前文所述“?”和“√”區別外,無任何不同,甚至每次與好友聊天交流,也會@相關單位的標簽(見下圖)。

    記者實測截圖

    據報道,此前發生的多起詐騙案中,詐騙分子就是利用上述企業微信的“設置漏洞”,修改、變換迷惑的賬號名稱,而一旦用戶在添加好友環節未發現該企業微信的未認證疑點(即“?”的提示),在后續的聊天交流過程中將很難發現賬號有假(用戶聊天界面不會顯示賬號未認證的“?”號),最終上當受騙。

    業內人士指出,企業微信作為企業級的應用,一定程度上帶有企業信用的背書,而由于其面向的對象不僅限于嚴格意義上的企業,還包括事業單位、政府機關,甚至公檢法司等司法執法機關,因而其注冊、使用、認證應更加謹慎和嚴格,應加強對個人微信號注冊企業微信的管理和限制,部分敏感單位的企業微信注冊,更應通過線下線上雙渠道認證完成,這樣才能有效防范風險。(記者 葉小源)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