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協調推進會召開,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各市經濟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產業聯盟成員以及有關專家約8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通報了我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進展情況,對第一批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區域中心試點企業進行授牌。
據悉,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加速發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裝配量不斷攀升,為助推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促進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回收利用體系,2018年起,工業和信息化部門會同科技、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廳、商務、市場監督管理、能源主管部門合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我省積極貫徹落實,成功獲批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省,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2021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7.78萬量,比2020年底同比增長80%以上,電池裝配量近7萬噸,預計2022年退役量超過5000噸、2025年退役量約在3—4萬噸。如果放任廢棄電池進入環境,將給我省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危害。
對此,我省完善工作機制,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會同省科技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能源局成立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協調小組。指導成立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產業聯盟,不定期組織召開全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會議,分享企業經驗,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多措并舉深化國家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省工作。
著力構建溯源體系。我省圍繞來源可查、去向可追、節點可控的目標,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以提高溯源信息采集率和上傳率為重點,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溯源體系建設。截止4月30日,全省累計上傳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國家溯源管理綜合平臺新能源汽車89.7萬輛,電池配套電量約43.2吉瓦時(4320萬千瓦時)、電池配套質量超32萬噸,江淮奇瑞等龍頭企業溯源上傳率均在99%以上。注冊報廢機動車拆解企業22戶,8戶利用企業納入監測范圍。納入溯源管理的綜合利用企業,現有梯次利用能力1.4GWh/年、在建項目設計能力3.75GWh/年;現有再生利用能力4.1萬噸/年、在建項目設計能力40萬噸/年,部分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再生資源綜合利用企業也有投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項目的計劃。
我省還鼓勵企業自發建設回收體系,開展先行先試,率先在全國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區域中心企業(站)培育試點,聯合省商務廳等六部門印發《關于培育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區域中心企業(站)的通知》,鼓勵整車生產企業與電池生產、梯次利用企業合作,構建區域化回收體系,2021年根據企業自愿申請,公布了第一批試點名單。轉發《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關于印發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組織各市以轄區內汽車生產企業為主體申報試點,進一步推進包含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在內的汽車廢舊零部件回收體系建設。國軒高科在全國布點29家退役電池回收中心、52家退役電池回收網點以及200余家委托點;巡鷹新能源與各地區經銷商展開合作,在東北、廣東、四川等區域新建10余家回收網點,并與比亞迪、宇量等電池生產企業達成電池回收處理合作關系;江淮汽車通過建立示范網點推進回收服務網點標準化建設;國投安徽、廣源科技等積極打通產業上下游合作渠道,創新一體化回收處理機制。
同時,我省還打造了一批技術聯合研發平臺: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會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研究機構,開展了電池粉碎裝置、鋰電池拆解裝置、圓柱電池回收的拆解設備、廢舊電池分級回收裝置、廢舊三元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回收再利用方案、退役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修復再生技術、退役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修復再生技術、退役磷酸鐵鋰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可行性分級及其應用等研究,形成了一批專利技術,制定了《廢鋰電池破碎分選集成設備》行業標準。
下一步,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將按照會議要求,會同省直有關部門,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扛起政治責任,切實履行工作職責,探索推進生活系統和生產系統循環鏈接,發揮市場作用、遵循企業意愿、妙用資本力量,緊扣“企業主體、部門主責、平臺主管、市縣主抓、政策引導、聯盟服務、創新驅動”抓好溯源管理,營造依法依規、寬松便捷、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聚心匯力共同推動我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壯大、企業規范、發展提速。(記者 汪喬)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