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正文

    一季度安徽省銀行業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25萬億元 貸款戶數達219萬戶

    昨日,記者從安徽省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省銀行業保險業不斷提升普惠金融供給質量,全力服務中小微企業、三農發展,促進全省經濟平穩運行、循環暢通。2022年一季度末,全省銀行業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25萬億元,同比增長15.29%,貸款戶數達219萬戶,同比增加53萬戶。其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22萬億元,同比增長18.12%;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7987.57億元,同比增長21.97%,高于各項貸款增速9.18個百分點。

    建立政銀擔精準服務機制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缺少抵(質)押和擔保,融資很難,如果僅靠企業自身積累發展,過程太慢,時間太久,需要通過外部增信,建立科技與金融結合的橋梁。在我省的政銀擔服務體系中,科技部門負責科技企業信息和需求采集;科技擔保機構負責將科技企業人才、研發等“軟信息”轉變成信貸的“硬數據”,進而提供擔保;銀行根據擔保提供貸款;政府為擔保和銀行提供政策支持,建立約束機構,強化正向激勵,增強銀擔信心。

    目前,我省科技擔保體系成員已有133家。截至今年3月末,全省累計開展“科技融資擔保”業務703.15億元、8991戶(次)。今年一季度,全省新增科技擔保同比增長30.01%,服務科技型企業數同比增長46.35%,繼續保持較高增長水平。

    同時,創新“人才貸”“研發貸”等產品,推動“知本”轉化為資本。截至今年3月末,全省科技擔保在保客戶中,通過“人才貸”等信用方式獲得融資的科技企業1541戶、86.71億元,占全省在保客戶近60%。

    大力提升“三農”金融服務能力

    推進“三農”金融供給體系和服務機制建設,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推進鄉村建設等鄉村振興重點領域,持續加大信貸資源投入,推動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增品”。積極探索創新、先行先試,支持六安市申創全國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創新示范區。針對資金適配性不足縣域,實施存貸比提升規劃。會同相關部門推動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覆蓋全省所有59個產糧大縣,地方特色農業保險險種覆蓋我省主要特色優勢農產品。

    一季度末,全省涉農貸款余額1.98萬億元,同比增長18.35%,縣域存貸比74.83%,同比上升3.53個百分點。一季度,農業保險簽單保費18.36億元,為407.89萬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545.87億元,支付賠款3.03億元。

    安徽農業農村廳相繼印發了《安徽省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行動方案》《關于印發實施活體資產抵押貸款業務若干意見的通知》《安徽省農業保險創新發展若干政策》等文件,為金融支農構建了良好政策環境。連續7年在合肥農交會開設金融展廳,開展政策宣傳培訓、金融產品推介、掛牌企業路演、銀企互動交流、重大專題新聞發布等活動,累計簽約473.88億元,取得了良好成效。

    按照農業農村部部署要求,在大別山革命老區(金寨縣果子園鄉)組織實施鄉鎮級創新試點,打造政銀擔險基“五位一體”綜合金融支農模式,引導金融資源精準配置鄉村產業,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為當地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持。(秦緣)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安徽省新聞辦 中小微企業 貸款余額 同比增長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