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正文

    加強原材料等供給保障 新能源汽車“皖軍”再踩“油門”

    在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格局中,“皖軍”又一次迎來發展的風口。3月9日,大眾安徽綜合實驗中心研發測試場開工。該測試場是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第一個在研發階段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功能和性能測試的專業測試場,可進行28項以上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及系統的道路測試。

    一個研發測試場緣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引起外界的高度關注?究其根源,首先體現了大眾汽車在安徽打造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的長期戰略。作為大眾汽車在中國的首家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大眾安徽在大眾集團的轉型戰略中有著特殊地位,專業測試場的破土開建傳遞出一個清晰信號,大眾安徽意欲借研發“特權”加速響應中國市場;其次在具體戰術層面,研發測試場的投入使用將有效縮短新能源車型的開發周期。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的開發周期是影響其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周期越短、成本越低,新品上市越早、優勢愈發明顯。更重要的是,在研發中心周邊配套建設專業測試場,可以確保汽車在投產前的技術成熟度。

    近幾年“出盡風頭”的明星城市合肥,是新能源汽車“皖軍”的杰出代表,而研發測試場的建設將帶來顯著的產業效應:研發周期短、新品上市快、產品質量優。從這個意義上講,大眾安徽研發測試場無疑為新能源汽車“皖軍”的高速發展再次摁下了“加速鍵”。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利好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消息更是捷報頻傳。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加強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供給保障,以及“雙碳目標”(碳達峰、碳中和)、生態環境等相關內容多次被重點提及。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市場占有率達到13.4%,高于上年8個百分點。面對一塊如此龐大的產業紅利“蛋糕”,國內有志于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城市都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誰能夠在這場產業競爭中占據先機、拔得頭籌,誰就能成為各路資本競相追捧的“網紅”,坐享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產業紅利。

    經過20多年的不斷探索與持續發展,新能源汽車“皖軍”陣營可謂“猛將如云、精兵濟濟”,許多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公司,如江淮、大眾(安徽)、蔚來汽車、安凱、長安、奇瑞(巢湖)、國軒高科、中航鋰電、銳能科技、貴博新能、君勝電子、聯創電子、華霆動力、道一電機、科大智能等機構,紛紛搶灘合肥市場,布局安徽。目前,合肥已集聚120余家新能源產業鏈企業,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和配套全產業鏈。某種意義上,老牌汽車工業城市合肥,正在成長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

    如何引導這些“精兵猛將”扎根安徽、做大做強?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的觀點讓人耳目一新:與企業一條心、一道干,及時搶抓機遇,始終緊抓快干,只爭朝夕全速推進項目建設,才有可能打造一座產業新城。聚焦“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精耕細作,讓“當家產業”早日變成支柱產業。發展戰新產業,這才是合肥的發展方向。要聚精會神而不分心走神、要一心一意而不三心二意、要全力以赴而不敷衍應付,既要有鋪天蓋地的中小項目,又要有頂天立地的重大項目。

    曾經,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星星點點、方興未艾;現在,合肥積極爭創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期待新能源汽車“皖軍”的再一次蛻變,實現“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華麗轉身。(羅鋒)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新能源汽車 研發測試場 產業效應 關鍵零部件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