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是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涌現了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的改革品牌。當前,我省正積極用好這“關鍵一招”,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進一步匯聚市場資源、激活發展動力,把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作為重要目標,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在更大的市場空間匯聚和配置要素資源,全力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做強自貿區 打造對外開放“大舞臺”
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代表著我國最高水平的開放平臺,也是對外開放、擁抱世界的重要經濟“舞臺”。
安徽自貿試驗區自2020年9月24日揭牌以來,在全國率先開展長三角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改革試點、率先實施滬皖“江海—港通”海關監管模式,全面實施自貿試驗區專項推進行動計劃,出臺自貿試驗區特別清單,取得了顯著成果。
2022年,如何推進安徽自貿試驗區更高水平開放?省經濟研究院宏觀服務部主任竇瑾認為,要聚焦制度開放、新興產業和區域聯動,引領安徽自貿試驗區更高質量發展。
“要推動科創產業深度融合,把創新作為安徽自貿試驗區最亮麗的名片,以自貿試驗區為載體,主動對接跨國公司研發中心、高校院所、社會創新團隊等外部創新資源,探索設立外商投資研發中心,引入前沿技術、創新人才。 ”竇瑾認為。
讓創新助推產業升級,以產業升級促進更大創新。今年,我省將深化自貿試驗區專項推進行動,在商事制度、貿易投資、金融開放創新、科技創新等領域,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推出創新性的貿易自由化便利化舉措,把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與推動產業發展更好結合。
自貿試驗區的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將給經濟注入強動力,給市場帶來新活力。根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我省還制定了2022年安徽自貿試驗區的開放發展目標,即自貿試驗區實際利用外資、進出口和經濟總量增速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增市場主體超1萬家。
用好大平臺 發展高水平開放型經濟
綜合保稅區、口岸、大型展會……一個個對外開放平臺,是我省開放發展的“橋梁紐帶”。
“在全球疫情仍不明朗、國際貿易形勢復雜嚴峻的情況下,去年以來,我省外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體現了安徽開放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活力。”合肥海關關長辛建民說,下一步要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雙循環、相互促進,依托高能級對外開放平臺,推動安徽對外開放水平再上新臺階。
其中,RCEP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是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新機遇和大平臺。RCEP是當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自貿區的建成意味著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量將形成一體化大市場,已核準成員之間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對我國外貿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紅利——RCEP生效后,中國近30%的出口可以實現零關稅待遇,涵蓋中國1.4萬億美元的貿易額。
下一步,我省將用好政策紅利,加快優勢產業發展步伐,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吃透協定中的優惠政策和便利化規則,用好RCEP原產地累積規則,積極對標國際先進產業水平,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全力助推安徽產品“走出去”。
用好高能級開放平臺,擴大“貿易朋友圈”,推進“皖貨出海”,做到“引進來+走出去”。圍繞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省發展改革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處副處長李莉認為,要進一步優化涉外營商環境,加強要素供給,加快推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落實外商投資法及配套法規,深化外資管理體制改革,同時要積極引導境外投資經驗豐富、實力雄厚的大企業牽頭,推動“抱團出海”。
與此同時,我省將用好世界制造業大會、全球科創資本(安徽)大會、“天下徽商”圓桌會、國際商協會高峰會議等展會平臺,推進市場化、開放型展會平臺建設,提升安徽的全球影響力。
破解痛難點 改革為市場主體優環境增動力
改革,在于制度的改進調整,更好地激發發展活力。今年,我省將以全省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大會精神為指引,聚焦體制機制、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深化改革,破解一批痛點、堵點、難點,努力打造便利、公開、透明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制度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破除阻力、優化環境,更好地解放發展生產力。日前,我省制定出臺《關于創建一流營商環境的意見》《關于促進市場主體提質擴量增效的意見》兩項政策,提出了“十做到”“十嚴禁”等措施,將用2年到3年時間,全省營商環境與先進地區差距顯著縮小,涉企歷史遺留問題基本清零,市場主體獲得感明顯提升,第三方調查市場主體滿意度高于95%,國家營商環境評價中70%以上指標達到全國標桿水平。
讓企業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溫暖、“雨中打傘”的貼心。“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解決他們發展中的煩心事,需要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從‘以政府部門供給為中心’向‘以市場主體需求為中心’轉變。”省市場監管局登記注冊局局長郭術威表示。
圍繞“放管服”改革,我省將深化“全省一單”權責清單制度體系,開展“一業一證一碼”改革試點,推行“智慧化+信用化+網格化”監管;圍繞科技體制改革,將推動大科學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沿途下蛋”,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移轉化;圍繞國企改革,將加快港航、機場、煤電等資源整合,實施省屬企業布局新興產業行動,省屬企業資產證券化率提高到50%以上;圍繞金融改革,將實施上市公司倍增和基金規模倍增計劃,開展數字賦能普惠金融專項行動,健全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
“用好‘關鍵一招’,深化改革開放,就是要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完備、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的制度保障。 ”省發展改革委體制改革綜合處處長安雪彬表示,我們將大力弘揚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縱深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改革開放新高地,為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強大動力。(記者 王弘毅)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