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廣東將加快推進制造強省建設。去年以來,廣東深入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規上工業增加值、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數量等多項指標居全國第一。目前,廣東擁有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3家,累計培育56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創新,正成為推動廣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深圳
去年以來,廣東深入實施“強核”工程,集聚全球產業創新資源,構建制造業協同創新體系。在深圳這個器件測試實驗室里,研究人員正對射頻高端核心器件進行在片測試。當前,國內射頻前端市場整體自給率不足10%,核心芯片國內供給仍為空白,這批芯片通過性能測試后可用于手機、5G基站等多種設施。
去年11月,國家5G中高頻器件創新中心落戶深圳,目前已申請發明專利50余項。圍繞該中心,涵蓋三大電信運營商和上百家龍頭企業的5G產業技術聯盟也孕育而生,一條從共性技術攻關、中試孵化到產業化的移動通信產業全鏈條正在廣東顯現。
東莞
制造業協同創新能力的提升,在壯大龍頭企業的同時,也為廣東培育了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這家專注于解決藥物臨床前質量研究、臨床藥物監測的高科技企業,通過科技創新,用一根探針取代了傳統的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操作簡單、性能穩定且靈敏度高,一天可分析上萬個樣品,比傳統技術快30倍以上,而售價僅為國外同類產品的五分之一。
去年(2021年),廣東累計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8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429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704家。除了技術創新,廣東還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夯實產業發展競爭力。
廣州
廣州這家扎根本土40余年的企業正在引領一場行業變革。這條鈑金柔性加工線可生產百余種形態各異的鈑金,而且從切割、沖剪、焊接、打磨到入庫均可自動完成。智能制造只是數字化的其中一環,這個工廠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定位——綜合解決方案試驗場。這里試驗成功的智能制造經驗,也將隨著產品的流通銷往世界各地,成為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運用于城市軌道交通、水務環保、鋼鐵冶煉等各種場景。
數據顯示,2021年廣東推動2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超過60萬家中小企業“上云用云”,并開展16個傳統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試點,探索集群整體數字化轉型的創新路徑。2021年,廣東全省制造業體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超過5.7萬家,制造業占GDP比重約為三分之一,高技術制造業、先進制造業占比穩中有升,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加速發展,產業結構日漸優化。
今年,廣東將聚焦制造強省,高質量建設“廣東強芯”工程的“四梁八柱”,推動5000家規上企業數字化轉型。(記者吳柳倩 鄢婧雯)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