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規范醫療行為,促進合理檢查,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降低醫療費用,改善人民群眾就醫體驗,近日,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財政廳等8部門聯合印發《安徽省進一步規范醫療行為 促進合理醫療檢查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從加強醫療管理、加強機制創新、加強監督管理、落實改革措施、加強統籌推進等5個方面,對相關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進一步規范醫療行為。方案明確,醫療機構要按照國家行業管理有關規定,將明確和細化的各病種診療規范、用藥指南、臨床路徑等,通過電子病歷、知識庫、智能審核等多種方式,以電子化形式嵌入醫務人員工作站,促進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推進臨床路徑管理工作,2022年底前,三級醫院50%出院患者、二級醫院75%出院患者按照臨床路徑管理。
進一步促進資源共享。方案提出,要推進檢查結果互認,互認項目包括醫學檢驗和醫學影像檢查兩類119項,首批在省、市三級公立醫院之間,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對上級醫療機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療共同體內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促進檢查資料共享,如加強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檢查資料數字化存儲和傳輸;通過建立醫療機構檢查資料數據庫或“云膠片”等形式,推進檢查資料共享;鼓勵各地按照標準獨立設置醫學檢驗中心、醫學影像中心, 并統一納入衛生健康部門醫療質量控制體系,為區域內醫療機構提供檢查服務,實現資源共享。
加強監督管理。根據方案,安徽省將開展為期一年的不合理醫療檢查專項治理行動,推進建立醫療檢查監管長效機制。對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和資料共享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對高值高頻、群眾反映突出的檢查項目進行實時監控,逐步實現對不合理醫療檢查的自動發現、自動提醒、自動干預。同時,健全完善日常監督、綜合監督、專項檢查、質量控制、整改落實相結合的醫療檢查監管長效機制;常態化開展醫保基金監管全覆蓋檢查等,營造良好就醫環境,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
完善績效考核分配辦法。方案要求,醫療機構要建立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分配制度,鼓勵將醫務人員分析判讀檢查檢驗結果、開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的情況作為績效分配的考核指標,不得設置可能誘導過度檢查和過度醫療的指標并將其與醫務人員收入掛鉤,減少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檢查檢驗。(馬冰璐)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