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合肥市魏武路與新蚌埠路交叉口西南側,國軒高科50GWh動力電池一期項目工地上,工人們操作著強夯機、挖掘機進行地基施工,一座智能化全自動無人燈塔工廠將拔地而起。
“我們7月底和合肥新站高新區有關方面前期溝通這個項目,隨后快速推進。 8月19日,合肥市政府就簽批了首批用地,保障了這個項目快速落地。”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永海感慨道,“過去項目用地申報審批流程長、手續復雜,現在效率大大提高,超乎我的想象。 ”
王永海所說的國軒高科50GWh動力電池項目,一期規劃建筑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將應用全球先進材料體系,打造智能化全自動無人燈塔工廠。一期項目預計2023年上半年投產,全部建成達產后,將實現50GWh的動力電池產能配套,為全球頂尖整機廠提供新一代電池技術與產品,對提升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本地配套率具有重要作用。
項目是否能快速落地,用地審批速度是重要影響因素。國軒高科50GWh動力電池一期項目是全省建設用地審批權委托下放后由市級審批的首批建設項目之一。自然資源等部門主動服務,有力解決“雙招雙引”中項目落地的堵點、難點,推動用地審批加速。
省級層面,省自然資源廳主動作為,與省發改委等部門建立“雙招雙引”項目土地要素保障會商協調推進機制;將用地審批權下放,減少土地報批審批環節,指導幫助市、縣理順征地報批機制。
市級層面,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積極保障項目用地指標,從市級增存掛鉤指標中拿出460畝專項用于該項目;在項目洽談期間,提前啟動要素保障,聯手發改等相關部門到現場召開要素保障會商協調推進會,與當地政府、企業面對面交流,解決要素保障問題;在用地審批上精準高效,變審批串聯為并聯,提高審批效能。開發區層面,自然資源、住建等相關部門成立征地報批專班,及時幫助解決征地報批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國軒高科50GWh動力電池一期項目實施,是我省以土地要素保障項目快速落地的縮影,有力反映出政府部門主動服務意識和部門間協作意識。省自然資源廳與省有關部門建立土地要素保障會商協調推進機制,截至目前,先后召開12次會商會,對合肥、六安、蚌埠等10市及3個項目單位報送的139個項目用地問題進行了集中會商。集中會商既指出解決土地要素保障問題的具體路徑,會同相關部門打通難點、堵點、疑點,也解讀相關政策規定,為全省各地共性問題的解決提供指引和規范。
針對部分地方提出的特殊困難,省自然資源廳會同省有關部門,采取赴現場“面對面”會商的方式解決難題。此外,為實現全省上下“一盤棋”,打造分層次、齊發力、互補充的良好局面,該廳鼓勵地方參照省建立會商機制,對地方能夠研究解決的事項,做到就地會商、快捷指導,真正將會商機制延伸到了基層,將土地要素保障落到實處。目前,合肥、蕪湖、池州等11個市已建立了土地要素保障會商協調推進機制,召開市級會商會議36次,對456個項目進行了會商研究。
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以土地要素精準保障為切入點,不斷創新機制,積極服務“雙招雙引”,主動靠前全方位發力,保障重大項目順利推進。(記者 夏勝為)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