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隨著全長116公里蕪湖至黃山高速公路開通運營,安徽最后兩個不通高速公路的縣 ——涇縣、旌德邁入“高速時代”,實現了與全省高速公路的連接,標志著安徽“縣縣通高速”攻堅行動圓滿完成,實現全省縣縣通高速。這也意味著,從全省任一縣城區駕車出發,均能在30分鐘內駛入高速公路。
實施“縣縣通高速”攻堅行動是我省落實重大國家發展戰略,發揮安徽交通區位優勢,實現互聯互通,暢通區域交通大通道,進一步對標對表滬蘇浙等發達地區,加快融入長三角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實施“縣縣通高速”攻堅行動是是打造平安百年品質示范工程的典范。項目沿線歷史文化悠久、自然景觀獨特,環境保護要求嚴格,在實施過程中,牢固樹立“資源節約、生態環保、節能高效、服務提升”的綠色發展理念,準確把握區域環境及工程特點,開展有特色、有亮點、有品位設計,促進公路與沿線景觀和諧統一,實現“車在景中走、人在畫中游”,打造了高速公路建設新標桿,對促進全省交通公路綠色、高品質轉型,帶動沿線市縣高質量發展具有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我省“縣縣通高速”攻堅行動,涉及固鎮至蚌埠、池州至石臺、蕪湖至黃山高速3個項目,總長約190公里。
固蚌高速全長約36公里,是規劃中的“徐州—固鎮—蚌埠”高速公路的組成部分。項目起自固鎮縣石湖鄉,終至淮上區洪集樞紐,接寧洛高速公路,設計時速120 公里/小時,已于今年7月1日通車,結束了固鎮縣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通車后,從固鎮前往蚌埠較之前縮短了一半時間,對加快實施皖北振興戰略及進一步完善國家和安徽省高速公路網,構建長三角一體化的現代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池祁高速全長約38公里,是國家高速公路德州至上饒高速池州至祁門段的組成部分,也是我省高速公路規劃網“五縱十橫”中“縱三”的組成部分。項目起自池州市貴池區,接已建的池州長江公路大橋,終至石臺互通,設計時速80公里/ 小時,已于今年9月28日建成通車,結束了石臺縣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這條高速的建成通車,讓石臺群眾就近就能上高速,半小時就能直達池州,較以往節省了一半時間,對于完善我省高速公路網布局、改善區域交通條件、加快皖南地區旅游資源開發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蕪黃高速全長約116公里,橋隧比40.6%,是我省高速公路規劃網“五縱十橫”中“縱二”的組成部分。項目起自蕪湖市繁昌縣,接蕪湖長江公路二橋和南沿江高速公路,經蕪湖市繁昌縣、南陵縣,宣城市的涇縣、旌德縣,終至黃山市譚家橋,接G3 京臺高速合銅黃段,設計時速80至100公里/小時。全線設有南陵家發、旌德、涇縣三對服務區。通車后,蕪黃高速成為串聯長江沿線、皖江城市帶和皖南旅游區的一條重要通道,同時結束涇縣、旌德兩縣不通高速的歷史,對支撐皖南“全域旅游”,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縣縣通高速”建設目標全面實現后,道路更加通暢,將會使當地交通環境快速迭代形成“時空收縮”效應,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快速流動,物流成本隨之下降,“交通+特色產業”也會紛紛涌現,商品交易、投資建設、觀光旅游、人文交流等更為便利,老百姓生活質量也會越來越好。
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設將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強化資源集約節約利用,以貫通、加密、擴容為重點,新建高速公路2660公里,改擴建高速公路637公里,全面建設暢通高效的高速公路網,實現“縣城通高速”,有效支撐長三角一體化、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深入實施。
到2025年,全省高速公路總里程達6800公里,路網密度每百平方公里達4.85公里,境內國家高速公路全面貫通、高速公路主通道通行能力大幅提升,對接長三角及合肥都市圈輻射主通道實現八車道通行,省際出口達到 42個,其中對接長三角省際出口達20個,“五縱十橫”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覆蓋更加廣泛,聯通更加高效,高速公路發展邁出新步伐。(記者史睿雯)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