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記者從安徽省公安廳獲悉,當天安徽打擊食藥環知森犯罪專業警種組建后首次亮相,其職能定位是打擊食品藥品、生態環境、生物安全、知識產權、森林草原等領域犯罪的主戰力量。
2021年1~10月底,全省共辦理食藥環知森領域刑事案件1949起,其中食品藥品領域案件356起,知識產權領域案件482起,環境和生物安全領域案件611起,森林草原領域案件50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013人,涉案價值11.4億元。
記者了解到,目前食藥環知森領域犯罪呈現高發、多發態勢,總量攀升,大要案屢有發生。違法犯罪集團化、產業化、網絡化、智能化、廣域化、專業化特征日趨突出,網上犯罪與網下犯罪交織、傳統犯罪方式與新型犯罪手段疊加。
在食品藥品領域,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涉及重病、特病群體非法回收倒賣醫保藥品、無合法資質非法制售藥品和醫療美容領域制假售假等犯罪行為日益突出;生態環境領域,跨區域傾倒危險廢物污染環境犯罪日益呈現專業化、職業化、區域化特征,重金屬回收利用行業污染環境違法犯罪依然突出,作案手段更加隱蔽,重點排污單位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環境污染犯罪時有發生。
此外,在知識產權領域,制售假冒品牌白酒、汽車配件等案件仍高發,架設網站復制發布原創作品、利用網絡銷售非法制造的盜版書籍等侵犯著作權犯罪行為屢禁不止;野生動植物領域,部分野生動植物制品有入藥需求,不法分子不惜鋌而走險,頂風作案,甚至跨境作案,呈現出跨國境非法交易苗頭。
[呼吁] 發現以下犯罪線索請主動報案
公安機關呼吁發現以下犯罪線索請主動報案——
食品領域:主要包括私屠濫宰,不合格嬰幼兒奶粉,地溝油,農產品、水產品非法添加、走私“僵尸肉”、保健品非法添加和虛假宣傳等涉及食品的犯罪。
藥品領域:主要包括制售假冒西藥、疫苗、中藥材、診斷試劑、美容針劑等醫療器械,非法倒賣醫保藥等涉及藥品的犯罪。
環境領域:主要包括非法采砂采礦,非法傾倒排放污染物、處置危險廢物,非法捕撈,亂砍濫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耕地、非法販賣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等涉及生態環境的犯罪。
知識產權領域:主要包括制售假冒煙酒、農機農資、家電汽配、婦幼用品、服飾箱包等偽劣商品的犯罪;制售盜版書籍,影像制品,侵犯商業秘密妨礙企業創新發展等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
[案例] 地下水假冒“漱口水”網銷全國
今年3月,蕪湖市警方接當地市場監管局移交線索:蕪湖市某口腔診所售賣的“天天TM濃替硝唑含漱液”,經查無產品標識上的生產企業,標識上標明的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經查也從未核發過,產品標示的生產企業也未取得“濃替硝唑含漱液”生產資質。
食品藥品檢驗中心對產品成分進行了檢測,未檢測出“替硝唑”成分,市場監督管理局對上述產品作出假藥認定,并將案件移交公安機關。
警方偵查發現,該產品及該廠家的同類替代品在多個網絡平臺上有售,且銷售電商眾多,貨源地多指向河南浚縣。隨即警方圍繞產品的資金鏈和物流鏈開展調查,逐步厘清了犯罪團伙的組織架構、主要嫌疑人和制假窩點具體位置。
在當地警方配合下,近日蕪湖警方在河南浚縣開展收網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未某等4人,查獲假冒成品“含漱液”103箱4120瓶、包裝紙盒8400余件(瓶)以及制假的食用藍色素、打碼機、標示機、灌裝機等原料。
經查,未某等4人自2019年7月起,利用注冊的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掩護,在未取得藥品生產資質和藥品批準文號的情況下,從網上購買原料,租用浚縣衛賢鎮楊馬湖村一偏僻簡易民房,聘請村民抽取地下水進行調配灌裝,其灌裝的“漱口水”無藥物成分,且生產點環境簡陋,無任何消毒衛生防護設施措施。
生產后這些“漱口水”主要通過周邊電商和微信方式銷往全國各地。截至案發,已生產兩年多時間,銷售達200多萬瓶,涉案金額達800余萬元。(李萌 周繼龍)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