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正文

    數字貿易通過產業知識和技術要素共享 帶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測算,2020年我國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貿易規模達到了2947億美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逆勢增長8.4%,占服務貿易總額的44.5%,比“十三五”初期提升了13.9個百分點。

    數字貿易對減少服務貿易總體逆差、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5G、AI、云計算等ICT如何推動我國服務貿易價值持續攀升?“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貿易發展將迎來哪些機遇和挑戰?這些問題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上得到了解答。

    逆勢增長,我國數字貿易規模增速位于世界前列

    當前,數字貿易正在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全球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

    在服貿會的數字貿易發展趨勢和前沿高峰論壇上,商務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炳南將形成這一趨勢的原因歸結為兩方面。一方面,數字貿易通過數字技術和數字服務帶來各領域顛覆性的創新,催生了大量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另一方面,數字貿易通過數據流動強化各產業間知識和技術要素共享,促使制造業、服務業緊密融合,帶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數字貿易帶動全球創新鏈、產業鏈和價值鏈加速整合優化,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這一國際競爭的新賽道中,中國已躋身前列。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韓夏表示,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技術產業支撐,深入開展行業應用,打造現代產業集群,推動數字貿易占總體服務貿易的比重快速提升。據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數字經濟年均增速超過了16.6%,2020年軟件業務收入達到了8.16萬億元,同比增長13.3%。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實現營業收入12.1萬億元。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測算,2020年我國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貿易規模達到了2947億美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逆勢增長8.4%,占服務貿易總額的44.5%,比“十三五”初期提升了13.9個百分點。商務部發布的《中國數字服貿發展報告2020》預測,到2025年,中國可數字化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將超過4000億美元,占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50%左右。

    “從2020年財富世界五百強中有133家中國企業上榜的趨勢來看,中國出海企業經歷了從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出口,到如今高科技產品和新興商業模式輸出的轉變。如今,中國有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制造商甚至科技服務商都在出海。”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亞馬遜云科技大中華區執行董事張文翊指出。

    《中國數字服貿發展報告2020》顯示,2020年我國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相關專利申請占全球的比重接近20%。2020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外包企業已經達到220多個,執行金額達到470億美元。

    從我國數字貿易出口分領域的發展情況看來,我國云服務國際市場份額逐步擴大,區塊鏈技術國際合作空間不斷拓展,北斗系統衛星導航全球服務能力明顯增長;我國自主研發的網絡游戲海外銷售收入持續增長,部分我國自主創新的社交媒體平臺在全球廣受歡迎。

    ICT驅動,服務貿易催生海量數字化需求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能夠傳遞比價格更加多元、更具實效性的市場信息,推動資源配置方式革新。從全球市值前10強企業的變遷史來看,數字科技企業已經替代了金融寡頭,占據絕對的優勢隨著數據要素與實體經濟進一步融合,數據創新資源加速向實體經濟推進。

    服務貿易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根據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到2040年全球服務貿易份額將提高50%,占全球貿易總額的1/3以上,隨著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普及,包括服務貿易在內的傳統行業改造賦能的相關工作將持續加深,數字貿易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張平教授指出,ICT引導的服務貿易先導型作用逐步凸顯,大幅降低貿易成本、豐富參與主體、減少中間環節、強調個性選擇、促進各方協同。“特別是5G加速了數字服務貿易邁向新階段。”張平強調,“5G構建了數據流通的平臺、全新網絡架構,開啟了萬物互聯,還與云化基礎設施有機結合,進而拓展服務業的新業態。”

    張平列舉了幾個典型的應用場景:在服務型制造中,通信、軟件、云計算等數字交付方式,被廣泛應用于制造企業的研發、生產設計、制造、經營管理等環節。企業將軟件產品化作為生產管理經驗,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持;在跨境電商場景中,專門提供數據對接、數據分析等服務的企業和平臺應運而生,服務商可為企業提供收款、換匯、支付、融資等一站式的金融服務;在金融科技場景中,由于數字貿易天生具有較強的數字化發展潛力,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融合滲透程度超過了大多數傳統服務行業;在線視頻游戲場景中,視頻影音和游戲等數字類內容已經成為數字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球版權交易正在穩步增長。

    “數字貿易時代,各行各業都在通過數字化轉型和創新來尋找業務的下一個增長點,開創新的行業格局,這一切轉型和重塑的背后都離不開云的支持,云計算已經成為數字經濟的計算底座。”張文翊強調,“產業鏈每個環節都需要上云、用數、復制。通過上云把機遇管理中的數據積累下來,加強對大數據的運用,通過智能化實現降本增效推動創新。以汽車行業為例,AWS從產品創新、車聯網出行,到制造和供應鏈管理,幫助企業打通數字化用戶體驗,重構產業鏈智慧生態系統。”

    在跨境貿易中,數字化正在定義新的標準。據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國際站總經理張闊介紹,阿里利用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針對跨境貿易中企業最關心的運營、營銷、資金等核心問題,幫助商家解決了跨境資金端到端可視化和時效性問題,以“數字化人貨場”為內環,“數字化履約服務”為外環,“數字化信用體系”為鏈接紐帶,構筑數字新外貿的三大矩陣,幫助中小企業擁抱數字化時代,完成轉型升級。

    新規則之下,全球數字貿易發展面臨新挑戰

    ICT不斷拓展數字貿易新場景的同時,也驅動著數字貿易新規則的出現。

    在張平看來,新規則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在AI、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輔助下,5G的更高帶寬、更低延時和功耗,將催生出工業4.0和信息化融合的新標準。二是數字貿易所面臨的數據量暴漲,對數據監管提出更高要求,也就是說知識產權和技術研發需要被更嚴格地規范。三是人才作為數字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僅具備單一的崗位工作能力,數字化素養成為新的人才衡量標準。四是在探索數字貿易全新規則體系的同時,政策扶持力度、認證和標準制度也需要被重新制定。

    新規則之下,全球數字服務貿易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放眼全球,大國正紛紛出臺數字貿易國家戰略,完善國內立法等數字貿易規則成為國際競爭的新賽道、新領域。然而,全球數字治理體系尚未形成,這會加劇數字鴻溝和數字貿易失衡,影響全球包容性增長。此外,數據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個人數據泄露、黑客攻擊、侵襲數據系統等事件頻繁,一些國家將數字安全泛化,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趨勢抬頭。”商務部服貿司副司長王東堂說。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應立足新階段,著力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開放,讓全球的數字貿易發展注入“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

    對于我國來說,盡管國家數字經濟發展迅猛,規模也一直保持增長趨勢,但必須承認的是,我國知識產權和技術研發的重視和保護力度與歐美尚有一定差距。在張平看來,5G被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端,基于5G將出現更多技術、研發內容以及創新模式,這都有助于提升我國在全球范圍內技術創新研發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因此,重視知識產權和技術研發,也是我國積極構建數字貿易新規則體系的重要前提條件。

    在探索數字貿易全新規則體系的同時,政策扶持力度、認證和標準制度也需要被重新制定。事實上,在發展服務貿易外包語境下,我國在國家和區域層面都推出了一系列關于企業、園區、城市的優惠政策、認證標準、評價制度等多維度的扶持政策,涵蓋了服務貿易外包產業等各環節,讓我國如今形成了相對健全的服務貿易和外包產業發展體制和機制。這對全球發展數字貿易來說,是很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記者 齊旭)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