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嶗山區2021年上半年部分經濟指標出爐。其中,嶗山區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03.3億元,同比增長22.4%——這也是嶗山區首次在半年實現財政收入過百億元。
這無疑是嶗山區發展過程中,值得標注的“關鍵一步”。
財政總收入是檢驗經濟運行質量的重要指標。嶗山區上半年財政收入完成年初預算的59.9%,高于時間進度9.9個百分點;實現區級稅收收入84.3億元,同比增長47.5%;稅收占比為81.6%,同比提高13.9個百分點。稅收和財政指標高速增長,折射出嶗山區經濟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不但如此,2020年,嶗山區用886.4億元的GDP,創造了161.8億元的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3億元的稅收總收入,萬元GDP財政貢獻率居全市第一。
半年財政收入過百億,嶗山區以何蹚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其路徑值得關注。
路徑之一
頂格推進,招商引資做大“增量”
觀察嶗山區上半年數字,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2.4%,區級稅收收入同比增長47.5%,稅收占比同比提高13.9個百分點,“增量崛起”是地區實現優異成績的關鍵。
實現“增量崛起”,不妨先講個故事。
2019年,資管新政出臺。同年,光大理財公司落戶嶗山,是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中首家獲批的理財子公司。這在當年,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其突破了理財子公司大都選擇在總部所在地成立的“慣性思維”,入主嶗山區。
然而大眾所不知的是,其背后,是嶗山區持續努力的結果。2015年,嶗山區金融局獲悉光大集團擬設立理財子公司后,率先行動、主動對接光大集團總部。在隨后的時間里,因為政策的原因,雙方擱置了合作。又在資管新政出臺后,嶗山區再次看到了機會——由區委書記和區長牽頭,組建了由十余個職能部門“一把手”參與的工作專班,頂格推進項目。其間,主要領導多次往返北京、青島,為推進項目落地進行洽談。金融部門與光大銀行總部無縫銜接,相關方案先后調整了四五十次,最終在省、市、區的全力支持下,成功引進了光大理財。
記者了解到,在書記、區長的推動下,嶗山區為光大理財落戶提供了“最優方案”——50套人才公寓,讓企業人員來青可“拎包入住”;靠上服務,在選址、裝修、開業等各環節“代辦”,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快落地、快營業……公司開業后,嶗山區繼續做好服務,為其解決了員工子女入學、企業餐廳投用等“大小事”。今年上半年,光大理財繳納稅收4.24億元。
在嶗山區,招商引資是其做大增量的關鍵,而強化頂格協調、專班推進、靠上服務,是其為保障招商引資和加速重點項目落地“精準”打造的“軟環境”。嶗山區成立區委書記、區長牽頭的海爾、中植、東華軟件等14個重大項目專班,每周調度工作進展,第一時間解決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問題。如今,“一切資源、要素和機制圍著企業和項目轉”已經成為嶗山區的工作導向,“區委區政府一把手每月見項目方在20次以上”是該區的“約定俗成”……凡此種種,成就了高增長。據了解,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嶗山區共計簽約落戶193個項目,總投資1600億元,其中180個項目在2021年上半年已投用。今年上半年,嶗山區再簽總投資674億元的52個重點招商項目,其中,30億元大項目7個。
在注重增量的同時,嶗山區通過出臺政策,對高成長性企業和重點稅源企業予以獎勵,推動存量增長。對年度區級經濟主要貢獻達到50萬元且同比增長15%以上的存量企業,給予區級貢獻5%的存量獎勵加增長部分最高80%的增量獎勵;對年度區級主要貢獻超過200萬元且實現增長的重點稅源企業,給予區級貢獻10%的存量獎勵加增長部分最高60%的增量獎勵。這些政策,極大提振了企業與嶗山區同成長的信心。
路徑之二
主導產業“成長成才”,擔當起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
如果放在時間的維度里觀察嶗山區,這個區域是對產業發展最友好的區域之一。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嶗山區在發展過程中,“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走產城融合的道路,持續做優金融、科技、旅游三張發展名片。
“一以貫之”看似簡單,落在操作層面實屬不易。這需要對這個區域有明晰正確的發展定位,還要“一代接著一代干”——嶗山區委書記孫海生如是說。但毋庸置疑的是,“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發展,對與區域共成長的企業來說,亦是最為“安心”的。區域對重點產業的持續支持,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堅強后盾,也是招引產業形成集群化發展的重要“背書”,加碼了行業對區域的好感度和向往度。
由此,重點產業得以做大做強。
時下,現代金融產業已成為拉動嶗山區經濟增長的第一大支柱產業。根據嶗山區財政局數字,上半年,金融業區級稅收占比達到34.3%。
這是嶗山區不斷做優金融產業的成果。尤其自2014年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獲批以來,通過搭平臺、建載體、引機構、優環境,金融集聚發展態勢已經形成。目前,累計落戶金融機構和類金融企業達1068家,境內外上市公司13家;備案私募基金492只,管理基金規模突破800億元。高端機構加速聚集,青島銀行、陸家嘴信托等20家大型法人機構落戶金家嶺金融區,約占全市的80%。嶗山區境內上市企業數量、股票融資額、營業收入、市值均居全市首位,推動資本市場“嶗山板塊”強勢崛起。
恒豐理財子公司獲批落戶、嶗山區“集齊”三家理財子公司,聯儲證券總部遷至嶗山區、填補了青島本土券商牌照領域空白……嶗山區金融局局長張樹人向記者介紹,“厚積成勢”的嶗山區金融產業,今年上半年又獲得了一系列新突破。與此同時,嶗山區致力引進集聚的大型法人機構,亦不斷彰顯出“實力”——上半年,中植集團實現稅收9.57億元。
高新技術產業在區域發展中顯示出強勁勢頭。2021年上半年,嶗山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83.7%,居全市首位。
在此方面,嶗山區的路徑明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虛擬現實、微電子、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持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與政府引導推動相結合,科技創新與實現產業化相結合,以企業為主體,推進產學研結合,實現產業發展壯大。
時下,位于嶗山西麓腳下的青島微電子產業園項目建設快馬加鞭,產業園2號廠房提前實現主體封頂;不遠處的歌爾全球研發總部,員工亦是“正在加班中”。自去年歌爾全球研發總部啟用后,歌爾正蹄疾步穩向著其“打造全國乃至世界級信息技術研發高地”的目標前行,待產業園投用后,將在嶗山隆起虛擬/增強現實、聲學、光學、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多技術領域的產業高地。
歌爾的加入,進一步提升了嶗山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水平。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這一核心,嶗山區配齊配強項目推進專班,今年新落地產業項目將達到100個以上。同時,嶗山區匯聚了以歌爾微電子、大唐半導體等為代表的50余家集成電路企業和機構,形成了“源頭創新-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產品應用”的產業生態,正在加快向全國一流的微電子產業高地邁進。
同時,今年上半年,嶗山區旅游產業實現疫情之后的強勢復蘇——區域實現旅游總收入79億元、增長94%,為嶗山區集聚了人氣、匯聚起高端要素資源。
目前,嶗山區已形成現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旅游和醫藥健康“四大主導產業”。打造更具開放性和引領力的主導產業集群,實現新動能快速集聚,成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不斷壯大著嶗山區經濟行穩致遠的實力。
路徑之三
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城區氣質”托起產業發展生態
值得一提的是,不但重點產業表現優秀,嶗山區各市場主體也呈現出“活躍”和“質優”的特點——目前,嶗山區注冊資本億元以上企業983家,占全市10.59%;5億元以上企業244家,占全市15.35%;10億元以上企業137家,占全市17.84%。
其中,最為亮眼的成績,當屬通過市場主體自身的成長和嶗山區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地區出現了日日順物流、聚好看、能鏈集團、特來電、卡奧斯和歌爾微電子等6家估值超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成為青島乃至全省當之無愧的獨角獸企業高地。這些獨角獸企業,是科技創新和新舊動能轉換的中堅力量,有力引領和拉動地區發展。
而無論是企業的快速成長、還是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其背后,都有一個“嶗山邏輯”——在這個“唯一不變就是變化”的當下,“按部就班”極有可能“不進則退”。而擁抱時代、抓住機遇、實現進位趕超的關鍵,就是鼓勵創新。
嶗山區深耕這一點,溯源要回到2020年7月。彼時,區委書記孫海生帶隊到上海走訪盒馬鮮生總部,了解到上海對盒馬鮮生這一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敢于突破條條框框,支持和鼓勵新事物發展,最終造就了盒馬鮮生這個新零售的行業巨頭。
“如果當年盒馬誕生在嶗山,我們是不是也能像上海一樣,義無反顧地支持盒馬創新發展?我們有沒有與之配套的政策、機制、作風和氛圍?我們的干部有沒有與之相應的專業判斷、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在月底召開的區委常委會(擴大)會議上,孫海生進行“三連問”,發起了嶗山區“鼓勵創新在嶗山”大討論。
之后,嶗山區委通過文件健全鼓勵創新長效機制,制定“鼓勵創新20條”和制度創新、問題突破兩張清單,鼓勵創新從碎片化向系統化、從常態化向長效化轉變,“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城區氣質”日益凸顯。
支持企業創新的同時,嶗山區創新體制機制,實現產業發展生態不斷優化:2021年嶗山區企業家大會,一次性發放約1.37億元獎金獎勵企業家和人才。啟用全省首個“免申即享”政策兌現平臺,今年上半年,累計兌現資金達8435萬元,受益企業300余家。實行“寬容期”市場監管,對符合嶗山區產業發展方向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給予1-2年寬容期,對企業非主觀故意、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輕微違法行為實行“首錯免罰”……
就在兩天前,嶗山區召開“鼓勵創新在嶗山”成果報告會,發出了“把‘鼓勵創新在嶗山’進行到底”的誓言。時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已經成為新時代嶗山區創業精神的內核,推動著嶗山區產業發展擲地有聲、營商環境持續提升,區域高質量發展之路步履鏗鏘。
從2014年嶗山區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從一年過百億到半年過百億,記者在采訪中感受到,無論是產業、營商環境抑或是創新氛圍,其背后的支撐,是嶗山區對區域發展始終保有“不自滿”的清醒——在區域發展顯示出一片大好的時候,嶗山區提出要始終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有自豪感,但絕不能有優越感”。在這個認知下,嶗山區開啟“戰略北進”,實施再次創業,加快建設開放創新宜業怡居的山海品質新城;確立新時代嶗山創業精神,大力弘揚創新、拼搏、務實、奉獻之風;改造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精細精準推動工作作風,刀刃向內進行制度創新……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財政收入穩定增長,財政對經濟社會的“反哺”作用必將不斷增強。站在半年財政收入過百億元的節點上,嶗山區將更有實力辦更大的事情,不斷滿足社會各個階層、各種群體的公共需要,讓更多人群享受公共財政的陽光和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累累碩果。(記者 張 晉)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