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電信網絡詐騙為代表的非接觸式犯罪成為危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的突出問題。昨天,市政府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上海公安機關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有關工作情況。
據市公安局副局長陳臻介紹,上海在實現電信網絡詐騙既遂數“兩年連降”、破案數“五年連升”的基礎上,今年前7個月本市既遂案件數繼續下降3%、破案數上升35.7%,直接挽回或避免經濟損失共計7.4億余元,有效遏制了此類犯罪的高發勢頭。
見面勸阻29.1萬人次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離不開信息流和資金流。市公安局副局長陳臻表示,上海警方積極運用大數據和高科技手段搭建技術“防阻墻”,守住“信息進口”和“資金出口”。
為防詐騙信息“流入”,上海警方積極會同通信管理部門和通訊運營商,全力研究落實防阻措施。據陳臻介紹,今年以來市反詐中心日均攔截詐騙電話21.5萬通、封堵詐騙短信41.2萬條,全市電話、短信詐騙發案數同比分別減少17.9%、8.5%。針對多發的網絡詐騙,警方還建立了涉詐網址“黑名單”庫,日均阻斷對詐騙網站的訪問1267萬次。
與此同時,上海警方還聯手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建立“接報即止付”機制——在接到群眾報警的同時,努力做到秒級止付響應,防止被騙資金“流出”。依托這套機制,上海今年已直接挽回群眾經濟損失3.9億元。
此外,上海公安部門還會同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創建資金防阻“安全盾”,實現了交通、浦發、上海、上海農商4家在滬法人銀行單位賬戶網銀交易風險管控的有效覆蓋,最大限度阻斷銀行客戶向涉案賬戶轉賬。今年以來,已避免直接經濟損失3.5億元。
在不斷扎緊扎實源頭“籬笆”的同時,警方還搭建了動態預警數據模型,及時發現并勸阻潛在被害人。尤其是對尚未警覺、已被“洗腦”甚至準備轉賬的高危潛在被害人,及時指派民警第一時間開展上門見面勸阻。今年以來上海已累計發送提醒短信2900余萬條,撥打勸阻電話192萬人次,見面成功勸阻29.1萬人次,間接避免經濟損失約8.81億元。
受害者中90后占62.7%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手法不斷變化,形式不斷翻新。
“特別是隨著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的出現,新的詐騙手法也隨之演變升級,欺騙性、隱蔽性更強。”據陳臻介紹,近兩年,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已呈現從電話、短信向網絡端發展的明顯趨勢,網絡詐騙案件占比已超過85%;從受害群體的年齡來看,90后人群占比達62.7%。
對此,上海警方組建全警種參與的市區兩級反詐專班,實行專班運作、專案打擊,集中優勢力量,提升工作合力。今年上半年,上海警方針對網購、刷單、貸款、網絡直播平臺等高發類案件,組織開展了3次跨省市集中收網行動,赴全國26省抓獲犯罪嫌疑人2700余人,偵破案件1300余起。
同時,上海警方還不斷強化對有組織犯罪的打擊力度,緊盯非法開辦販賣電話卡、銀行卡等支持電信網絡詐騙的違法犯罪活動。今年以來,上海各級公安機關已累計抓獲涉及電話卡、銀行卡非法交易的犯罪嫌疑人1.31萬人,打掉“卡頭”“卡販”等上游團伙320個,循線深挖通訊、金融行業“內鬼”101人。
此外,針對網絡裸聊敲詐勒索等新型犯罪,上海警方還竭力鏟除涉案App開發維護、涉案銀行卡和通訊賬戶買賣等涉案“黑灰產業鏈”。今年以來,共偵破網絡敲詐勒索案件93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00余人。(記者 鄔林樺)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