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月,新三板公司2022中報基本出爐。截至9月9日,共有6473家新三板掛牌公司披露2022年半年報。從我省新三板公司情況看,九成以上的公司已經公布中報,盈利占比接近七成,這一數據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已有6000余家掛牌企業曬中報
挖貝網新三板研究員高慧表示,挖貝研究院數據顯示,6473家新三板掛牌公司上半年共計實現營業收入7029億元,凈利潤266億元。從營收規模來看,1501家公司上半年營收超過1億元,3596家在1000萬元至1億元,1046家公司在100萬-1000萬元之間,另有330家公司營收不足100萬元。
營收排名方面,鋼鐵行業電商公司鋼銀電商上半年營業收入達到380億元排第一,ICT產品分銷商翰林匯上半年營收147億元排第二。營收超百億元的還有從事飼料原料貿易業務的源耀農業,上半年營收為116億元。
利潤分布上,3938家公司上半年實現盈利,占到六成。其中1110家公司凈利潤超1000萬元,占比17%;268家公司凈利潤超3000萬元,占比4%。
按照凈利潤排名,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商安達科技上半年凈利潤6.2億元位居第一,化肥制造商祥云股份以5.41億元利潤規模排第二,網絡游戲運營企業雷霆股份上半年賺5.14億元位列第三。
江蘇經濟報記者注意到,省內的如皋銀行利潤水平位居全國TOP10,以3.15億元居全國第9位。股東回報方面,374家新三板公司出爐2022年半年度派現方案,共計劃派發現金紅利63億元。從規模來看,5家公司派現金額過億,分別是紅東方(4.61億元),吉春制藥(2.4億元),華信安全(1.22億元),雷霆股份(1.2億元),世珍股份(1.08億元)。
近七成省內新三板公司盈利
江蘇經濟報記者通過同花順軟件信息梳理發現,截止到9月26日,812家江蘇新三板公司中,806家公司已經公布了中報,在已經公布業績的公司中,有549家公司盈利,盈利占比68.1%,這一數據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省內新三板公司盈利排行榜中,記者發現如皋銀行以3.15億元一枝獨秀,東海證券、恒神股份和貫石發展的盈利都超過1億元,這其中東海證券和貫石發展分別屬于證券和保險行業。
在省內盈利TOP10中,有4家公司位居創新層。在行業分布上,4家金融業,4家基礎化工業,還有2家分屬于醫藥生物和光學電子。
新三板如皋銀行近期發布的2022年半年報顯示,2022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53億元,同比增長1.71%,凈利潤3.15億元,同比增長0.76%,基本每股收益為0.3100元。如皋銀行在新三板銀行板塊中,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如皋銀行方面表示,下一步,該行將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發展普惠金融業務,降低普惠小微融資成本,在確保普惠小微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增速的基礎上,將信貸政策進一步向普惠小微企業傾斜,支持普惠小微企業紓困恢復和高質量發展。
作為基礎化工行業的代表,恒神股份業績優異得益于行業景氣度。公司公告稱,一方面,公司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整體研制水平得到提升,產品品質和穩定性逐步提高,進一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產品市場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高附加值產品的銷售量及收入穩步增長,公司整體毛利率水平上升。
盡管中報分紅并不多見,但省內新三板公司中仍有不少大手筆。例如,華信安全2022年半年度權益分派方案為:以公司現有總股本1628.80萬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75.00元;同時,向全體股東每10股送轉24.8股。西格醫學公布2022年半年度權益分配預案稱,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10.50元,向全體股東每10股送18.50股,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7.50股。
省內“新軍”業績增長喜人
相關人士指出,上半年市場環境不容樂觀,疫情多點反復,原材料價格上漲,中小型企業面臨的經營壓力并不小。不過,挖貝網梳理發現,上半年有28%新三板企業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新掛牌新三板的企業成長性表現突出。數據顯示,在今年6月至8月掛牌新三板的98家公司中,39家上半年營收、凈利雙增長,占比近40%,該比例較全部新三板公司高出12個百分點。
以省內新掛牌的新三板企業為例,今年7月掛牌的弘森藥業表現突出,公司近日發布2022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4億元,同比增長28.60%;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88萬余元,同比增長54.46%。弘森藥業是化學藥品生產商,主營業務為化學藥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同樣是來自蘇州,也是7月掛牌的斯普蘭蒂近日發布2022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163萬余元,同比增長73.99%;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40萬余元,同比增長126.47%。斯普蘭蒂是一家研發、生產和銷售柔性印刷電子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柔性印刷電子產品、配件及相關產品的生產、研發和銷售業務。
作為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展示融資交易平臺,新三板越來越受到各界關注。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表示,專精特新企業與資本市場結合,利用資本市場實現快速成長,代表了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從間接融資為主轉向直接融資為主的趨勢,代表了產業升級、宏觀經濟動能轉換的趨勢,也代表了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趨勢。
中信證券的研報也認為,專精特新企業在我國建設制造強國進程中強化工業“四基”、強鏈補鏈的基本定位;大部分市值小于100億元,且大部分是民營企業,具有小而美的特點。(記者 王 琦)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